越是早期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越原始,程度越低;我们最原始的三个心理防御机制是投射,内摄和认同。
所谓的投射,最常见的是投射自己的坏,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好的这个自恋。有时候这个在领导的身上特别的常见,比如我的领导,有一次他把给院里的方案提交晚了,他硬是说我们做的不够好,不够完美,况且拖的时间太长,导致他把方案提交的太晚。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他自身的原因,但身为一个领导,上级查下来,如果他自己承认,自己会感到特别的羞耻,自卑;所以他把这份坏,投射给了我们。认为坏是我们造成的,方案交晚了是我们做的不好造成的,他是好的。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特别容易发现这种投射,尤其见于夫妻吵架中,特别是因为孩子。有时候小孩不注意摔倒了,头上磕了一个伤口;夫妻两个就特别容易争吵,比如丈夫骂妻子,你为什么不好好看孩子?妻子就忙着解释,我在做饭,我在打扫卫生,我也不清楚她为什么会摔倒,然后又会反击,孩子都这么大了,你看过几次,你还说我。这种就是我们一种常见的投射;这种投射能够保护我们自己,免于自己内心的羞耻,自责;而把原因都投射向对方。有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是在为自己辩解,而真正内疚自责的应该是自己,这种有自知力的人,会慢慢的去改变,于是变得越来越好。然而那种没有自知力的人,最终还是那样,出了事情永远是指责别人,抱怨别人。
关于认同,我们比较常见的是,向父母的潜意识认同。
这个在我同事身上就特别常见,我同事是一个特别的温柔善良的母亲,不舍得花钱,对孩子也特别好。他每次和我们谈的时候,都说她的儿子特别铺张浪费,把他们俩赚的钱都浪费个差不多,车要好的,家里的装修,也都是好的,经常出去吃喝,打麻将等。原来我了解了作为母亲之后,发现她特别爱唠叨,每次我们的办公室弄脏了之后,他都不让我们打扫,她特别的勤劳,但有一个特别坏的毛病就是边打扫卫生,别说我们邋遢,有时候我们感觉到她真是做了好事,但不讨人喜欢。
经过多次聊天之后,原来我才知道,他每次陪自己的孩子逛超市的时候,都给自己的孩子买一堆玩具和吃的,然而每次回家时,她都抱怨她的孩子铺张浪费。原来他意识上是好的,比较节俭,但在行动上,给他儿子一个铺张浪费的感觉,他儿子慢慢内化了他的这种行为;所以长大之后才变成铺张浪费。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对善良节俭的夫妇,能够培养出一个铺张浪费的儿子来的原因。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特别的常见。要改变这种行为,就是以身作则。
当然认同,还有像幻想认同;比如像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认同;就如同西方的耶稣,特别是信基督教的人,有很多人表现出来的,真像耶稣一样善良,无私。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武志红的心理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