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作品不是源于一时的实力迸发,而是长期的不屈不饶坚持的产物。” By Samuel Johnson
有一次我在京东上买书,当时我在购买其它书时,突然瞥到《像赢家一样思考》这本书,主要是这本书的封面是特朗普,这是特朗普与人合著的一本书。
像赢家一样思考?赢家通常如何思考问题呢?带着好奇心,于是我就买了,并且花了两个早上的时间读完了。
现在我写这篇文章,我对特朗普本人不做任何评价。我只想针对这本书,把好的智慧分享出来。
1.乐意学习,不断学习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特朗普持有偏见,我也不想去评论他本人。但是就阅读这本书而言,我第一个深深的感受就是,书中的特朗普绝对算是一个学霸,而且是一个不断学习中的学霸,而且是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立马投入到应用中的学霸。
当年,特朗普刚开始修建高尔夫球场时,有很多不懂。于是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着高尔夫球场涉及的所有细节。”
他还举了例子“比如说,在纽约建一座大厦,你需要了解行政区划,工程承包,建筑设计,空间所有权,税法,工会等无数的相关知识。我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谁也不可能替我学习。但是,我每天都会学习一些新知识,并把它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保证自己能够有所进步。”
他分享道:“也许我的确得到了命运的垂青,但是我从不厌倦学习。我想,这也应该是我成功背后的一个关键因数吧。”
所以,经常性的问自己,如果要做好下一步工作,我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要养成这个习惯。
2.创新之路,各种元素的有效组合
在我先前的意识里,好像只有天才般的头脑才能创新。总觉得创新与我们平常人无关。然而,通过阅读《像赢家一样思考》后,我对创新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人们通常把一些新事物称为“创新”。其实,在绝大多数时候,它不过是一些现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一件看起来是新颖的东西。”
特朗普将公寓与酒店的功能相结合,建立特朗普国际公寓酒店大厦。曾一时被人们广泛称赞为创意十足,后来这个创意被广泛地复制推广。可对他来说,那个设想只是来源于常识,而不是自己具有多么独特的创意。
他建议我们,我们不需要刻意追求创新,创意有时会自然从大脑涌现出来。保持思想的开放,在有意无意之中,创意可能产生。同时他分享到,无论你的兴趣何在,只要你能学会重新组合,其实,你已经在向发明创造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
我记得曾经在一本书看过,创新,并不是一件新奇的事。创新和积累有关。一定量的积累,可能会带来创新的思想。的确,拥有丰富多彩的思想积累,知识碰撞,遇到实践问题,摸索和探索,这些东西就容易在脑海里继续交织,重新组合,触类旁通,当大脑处于最佳运转状态时,创意的火花就产生了。
3.把担忧化为待办清单
内心的担忧,内心的恐惧是我们前进的屏障。化解畏惧之心的办法就是把它简化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无论你脑海是要购买房子投资,还是经营一家公司,你都可以把它们分解为不同的解决思路。然后根据轻急缓重,有序加以解决。
这个方法对我也是一个重大的提示。在生活中,难免有一些事情会反复困扰我们。反复担忧,恐惧,只会拖垮我们的能量。还不如白纸黑字地写出来,看着这个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案。比如小孩上学这件事。小孩幼儿园要毕业了,下一步面临上小学的问题。那么列出来,有几个小学她可能上。如果上这些小学,哪个更合适,都需要什么条件。越早了解越清楚。这样一来,关于这个问题的担忧和恐惧就会消失。
4.简洁快捷直接,单刀直入
他在《像赢家一样思考》一书分享到:“要想养成简洁的好习惯,你就得学会冲刺,学会与自己比赛,时刻提醒自己。我还能做到更加简洁吗?每一次都要求做到最好,一定要学会瞬间把握问题的关键。”
每一天我们都可以把这条规则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转发一条信息,写一封信,还是定一份午餐,我们都可以尝试学会简洁,锻炼自己这个能力。
这对我又是一次提醒。特别是约朋友这件事。如果要约,就要简单清楚的告诉朋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见面,一次性把信息给到位。不要一步一步等着人家问。如果是谈一件重要的事情,就直接说主题。
5.不要纠缠谁对谁错,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特朗普在书中写到,现在我已经做生意很多年了,我经历过喜悦,经历过失败的挫折,从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我学会了以更快的速度一眼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千万不要太过强调问题本身,还是多强调一下问题的解决方法吧。”(原句来自亨利.福特(Henry Ford))
这句话不仅适用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整个人生。有多少人为弄清谁对谁错,而错失了光阴,错失了可贵的生命。
一个人一旦为了搞清楚谁对谁错,或者说纠缠于谁对谁错,这个人的生活便开始变得可怜起来。为什么?因为还在执念于过去发生的事。
弄清谁对谁错,这属于态度范畴。对方错了,又怎样?你对了,又怎样?特别是男女爱情这种事。还有婆媳关系这种事。你有理也说不清。
教育小孩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如果小孩犯错了,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要多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办法,减少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比如如果孩子容易在学校打人,你生气、打骂、说教是没有用的。还不如,你与小孩在家里多模拟一下这样的场景,遇到这样的场景,该如何处理有效。这就是专注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阅读后,你有收获吗?我期待你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