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01.
前几天飞航班的时候,又丢了一本书,是冯唐的万物生长三部曲里的《北京,北京》,这是我今年以来丢的第三本书。
不是不爱惜,而是在下客时我将书本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旅客下完,书也跟着旅客下机了,只留下空荡荡的座位。
记得丢第一本书的时候,那叫一个痛心啊,就像失去了自己孩子一般。
到这第三本,我已经麻木了,有些旅客就是喜欢随手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以为放在空座位上的东西就是无人认领的物品。
想着反正没人要,既然别人不要,我委屈一下自己,就要了吧。
国人这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屡见不鲜。
不仅仅是文化程度没多高的成年人,就连饱读诗书的大学生也是如此。
在大学时,宿舍里的东西总会莫名其妙的消失,又总会莫名其妙的发现它的“尸体”躺在宿舍的垃圾桶里或者某个角落。
时不时还会少量,特别是男生的烟,有时明明只抽了两根烟,将整盒留在书桌上,下课回来以后,发现烟盒里就剩两盒烟。
还有女生的护肤品,明明自己可以用一个月的量还绰绰有余,一星期过后,发现瓶子已经见底了。
而且没有人跟你打过一声招呼,有时会疑问为何自己的东西会少了,得到的回答往往会是,“反正你的东西这么多,让我用一点也死不了。”或者,“烟抽多了对你身体不好,我帮你抽几根。”
这些都是所谓的自我“牺牲”精神。
不知他们哪来的这些唯心想法,父辈们教育我们不都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道理吗?
真是书越读越多,脑子越来越空。
02.
但今天我不想过多讨论这种低素质的行为,毫无情商可言。
今天我想说的是:
在快速阅读的时代,一个月读十本书,你能记住多少?
在网上有很多大咖因为读书,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通过分享读书经验来成为自己知识变现的渠道。
“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大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时间就是金钱,有些读者两天读完一本书,有些读者一天读完一本书,这样的话一天读完一本书的读者是不是比两天读完一本书的读者效率更高,接受书籍的知识是不是更多,能够早一些成为读书达人,像大咖们一样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实现知识变现。
但大多数读者由于学习以及工作的原因,一个月只能读完一本至三本书,远远达不到大咖们的要求。
大多数的大咖追求量,不注重质,一本书看完以后,能够记住的往往只有书中的一两句经典的语句,虽说一本书的精粹全在短句上,但如果你问他们,某某书籍所要阐述的思想以及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的中心思想又是什么,书中所讲的人与事是否能够带你现实生活中带来帮助。
可能这些,就算是大咖,也未必能够全答上来。
这么说,是有些偏激,但是我只是希望大咖们能够正确引领读者读书的方式,不要以“量多”取胜。
有位大咖,专门分享自己一天读一本书的方法,他坚持了九十九天,已经读了一百零三本书。
听起来很牛逼,很厉害是吧,这完全可以独立出来作为自己新的斜杠标签了。
这样快速阅读的方式,有他的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极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空余时间进行阅读,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加多的书籍阅读,边阅读边做笔记,避免自己做无用功,以便达到量变至质变的过程;而坏处是,大量的往自己大脑不停灌输新的知识,在读完一本书以后,阅读下一本书时便要强行让自己进入汲取新知识状态,在你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阅读时,先前阅读过的书籍,你敢说你还记得多少?
一个月读完三十本书,我也可以。
但是这么做,并没有多大意义,充其量只是能跟别人吹个牛逼,“我一个月读了三十本书呢,感觉自己升华了。”
但其实让你仔细回想这个月你到底读了哪些书,你也会懵吧。
书是越读越多,而脑子却越来越空。
就像孔子所说的,
学而不思则罔。
03.
如果有人能在这样的快速阅读下做到将每本书里精粹知识记在脑子里,那我佩服你。
因为我做不到。
我相信绝对有能够做到的人,那也只是少数,我们普通的正常人家,无法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还能牢记于心还能为己所用的。
上个月,我利用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在上班期间,休息小憩期间,睡前,一共阅读了十本书。
而这些书籍的内容,我也只能记个大概,书名也只记得印象最深的几本,就算是印象最深的书籍,我最多也只能想起里面的经典篇章或者是几句略具代表性的句子。
本人不才,可能是比较愚钝吧,跟不上大咖们的步伐。
之前还没开始阅读时,成天在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非常浮躁,脑袋里全是浑浊的思想,就如行尸走肉一般,只会吃喝睡,为了生存都生存。
典型的,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种很神奇的东西,特别是纸质书,泛黄的纸张上印着油墨水划出的字体,一行行文字,让你看得出神。
在你认真阅读纸质书籍时,整个人都是安静的,静下心来的,脑海里的思绪已经跟着文字天马行空,放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就是书籍的美妙之处。
一般仔细认真且感同身受的阅读完一本书以后,你会回味无穷,你会在回味无穷过后再次选择重温,你会记住书中写得精彩的片段,还有那些能够直击人心的精句,在你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就算过了几天,不用翻开书籍,你也能回想起书中内容,还可以当场把略具代表性的句子写出来。
一般这样的阅读,除了这是一本好书以外,还必须花上时间去走心的阅读,事后还要随手翻翻书中内容,巩固加深印象。
如果是这样去阅读,三十天完成三十本书的阅读,一般人很难做得到。
单纯的为了“量”去阅读,相比走心的将一本书读透,去理解,去消化。差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为什么嘴上总说,
“我读懂了世上所有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读书让我知道了世界的美妙,却拯救不了我现在的生活。”
这都是快速阅读的弊端,没有将书籍读透。
书越读越多,脑子越来越空。
0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时候的孔子早已提出了正确阅读以及学习的方式。
几千年后,我们为了金钱,为了名誉,为了装逼或吹牛逼,把自己做了一些无用功当成自己的资本,四处嚷嚷,还不惜为自己贴上一个“读书达人”的标签。
希望每一位读者在阅读任何一本书籍的时候,能够认真仔细走心的去阅读,而不是为了追求速度去阅读,书不是读的快就能读得好的,要学会思考,学会汲取。
千万不要书越读越多,脑子里的东西却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