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玩”
——“十年树人”课程培训散记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今天的培训内容,我会首选“新奇好玩”。
昨天晚上当晓晗老师把今天的培训分组发到群里时,我完全晕糊了。 “初中语文导师”、“高中语文导师”、“汇文中学导师”、“市场策划”导师、“地产及交通”……我完全不知道这都是干什么的,演戏?考试?上课?我心里装满了巨大的悬念。
我就带着这种好奇感开始了今天的培训活动。当讲义PPT上呈现“大型生涯体验”几个字时,我约摸猜出了几分,这大概是带着孩子们进行一场体验活动吧。随着陈有义博士开讲,“十年树人”生涯体验活动课程被慢慢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原来,这项课程就是让小升初的孩子们在短短的两天内,体验未来十年将要面临的初中学习、初升高、高中学习、高考、大学学习、毕业找工作等过程。陈博士详细地为我们介绍每一个环节的内容设计、操作指导策略,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授课内容不断进行模拟练习,并梳理出注意事项。最后陈博士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这个课程设计背后所运用的理论,比如体验式学习、情境的力量、冰山理论、游戏原理和心流等。很多理论于我而言是陌生的,但博士讲得比较通俗,我也能慢慢消化一些内容。
假如,十二岁的我参加了这项活动,我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吗?假如,年近四十的我去体验六十岁以后的经历,那么从四十到六十岁这二十年我会做些什么呢?培训之后我在问自己。有老师说,这个生涯体验活动就是一场高级的“过家家”,这话语很形象。是的,这是一场有鲜明的目标、有明晰的价值观、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有完整的过程设计、详尽的操作规程的游戏!游戏的愿景就是通过“玩”来激发青少年的生命,使他们找到目标,积极正向,也激发教师的生命,使他们热爱教学,生命成长。这一场“玩”,玩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培训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进到这一环节,孩子会是什么心情什么感受?比如初升高时,通过面试进入一流高中和三流高中的分别会有怎样的反应?参加高考后,进入大学的同学和进入职专的同学又分别会有怎样的反应?面试找工作时,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怎么办?陈博士在呈现众多课程践行案例时,也慢慢解答了我的疑惑。果然如我所想,每一次成长阶段结束后的分流,都会给孩子们造成极大的影响,被“淘汰”到“底层”的同学往往会闷闷不乐或号淘大哭,这时需要我们导师们去交流辅导、去鼓励引导。课程设计本身就是要让孩子去提前经历,去感受体验,竞争中的失败、成长中的挫折本就是必然的经历,关键在于我们让孩子们经由不同的游戏角色后,能够冷静地思考,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能够认真地规划,设定未来每一步如何去走。这样的课程,不也是给迷雾中的孩子点亮一盏灯么?
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给孩子谈人生目标时,往往就是简单地说教,“你要好好学习啊,不然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你一定要考到XX名,才能上一中啊”;“孩子努力啊,将来要上重点大学啊”。但现实往往是孩子们对我们的这些话语自动屏蔽,因为他们根本想象不到找不到工作是什么情形,也认识不了上重点大学有什么意义,反倒是在师长这种频繁的口头说教中,越来越厌恶考试分数和成绩排名,越来越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何在,从而没有目标和方向,也缺乏动力和兴趣。想起我小时候,爸妈经常对我说:“你可要好好读书啊,你的身体这么差,将来在家里种田,你连锄头都拿不起,还天天日晒风吹的,你承受不了啊……”起初我不大懂这些,但随着年龄增长在田间劳动体验的时候越来越多,我感受到了玉米叶子刺向手臂时的火辣辣、玉米地里掰棒子时的热气腾腾、割麦子时麦芒刺向手背的刺痛、插秧时蚂蝗粘上腿时的恐惧、打猪草时在草丛里遇见蛇的惊悚……年少的我认识到我恐怕很不能适应又苦又累的农民生活,我得靠读书来走出农村,谋求一份更适合我的工作。做农活时的真实的体验,让我有了朴素的目标和方向。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生活优越,缺乏体验,像陈博士研发设计的主题课程,定能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思有所获。
我们和孩子们十年里数次遇见,将会激荡起生命中什么样的火花?我依然充满了新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