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注并不能让你变得专业
昨天和同事聊天,同事抱怨说,为什么我很努力,一直看教育方面的书,可是成长和进步还是那么慢?我说,你看其他方面的书了吗?她说,没有。
专注一个领域,只看教育类的书,就能提升教育认知和教学水平?恐怕未必。没有其他领域知识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又怎么能够深深理解教育原理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而生产又具体体现在各行各业中。哪个伟大的企业家不是伟大的教育家呢?他们教育了多少社会人才啊。
2. 饭店吃饭最浪费
中午我们又一起吃饭,同事执意要请我,说点两个菜,在我的坚持下,我们最后点了一个菜。我跟同事说,信不信由你,点一个菜有十大好处,同事和我一起盘点开来:
(1)节约了粮食。
(2)缩短了我们等菜的时间。
(3)节省了厨师的精力。
(4)服务员不容易给我们上错菜。
(5)我们省了钱。
(6)避免了浪费。
(7)保护了环境。
(8)我们吃饭更专注。
(9)因为菜少,更加珍惜,胃口更好。
(10)下次还会来,因为还有很多没点过的菜等着我们去品尝。
然而现实世界是,大多数人去饭店吃饭,都会点过量的食物,尤其是超过一个人吃饭的时候,而那些吃剩的食物,大多都被扔掉,即便被打包带走,还是难逃被弃置垃圾桶的命运。
3. 优秀的孩子未必优秀
我和同事一边吃,一边聊。同事说,A是个好老师,要是所有的孩子都由她来教就好了。我说,你怎么就知道A教出来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呢?我们只是看到了大家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样子: 上课遵守课堂纪录,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优异。可是,当你看到这些孩子很要强,只喜欢A而不尊重其他老师,甚至有作弊行为的时候,你还会这么觉得吗?
4. 讲者比听者收获更多
我问同事,我和你聊了这么多,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你还是我?她说,当然是我啊,我觉得又学到了好多东西。我说,其实我才是收获最大的。你想想,我在和你聊天的时候,其实大脑一直在持续不断的整合我之前零碎的知识,甚至因此而发现了新的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而当我将这些东西传递给你的时候,你接收到的信息已经产生了衰减,大概也就两成左右吧。也就是说我输入的是100%,你输入的是20%,你说谁的收获大?
5. 拖延不一定拖后退
晚上睡觉前,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罗胖60秒推送的东东枪的文章《拖延症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乍一看惊呆了,我们平常人人口诛笔伐的"拖延症"到了作者这里竟然成了成功人生的必需品。
仔细看看文章,作者说的也不无道理。我们只是看到了平常拖延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危害,而从来没有留意过拖延其实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让自己多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加冷静的做出选择,以及借助时间浇灭情绪的怒火。
6. 说服和辩解都不如行动有力
另外一篇文章是《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点进去一看,又傻了。因为十二月我和同事们在一起共读《马云的说话之道》,看了之后我在思考,应该好好提升一下自己说服人的能力。因为平时自己总是被人误解,总是被人搬上台下不了台,而同事每次说话巧舌如簧,甚是让人深信不疑。看到这篇文章,转念一想,如果真的自己做的很好,又怎么会被别人误解呢,既然做的不好,又何须辩解呢。如果同事说的不对,即便伶牙俐齿,又怎么能经受得住结果的考验呢?"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在意的只是自己的面子罢了,还不如把心思精力放到行动中去,用行动去说服人。
7. 多少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在害孩子
早上起个早,刷个朋友圈,刚好看到朋友在朋友圈里晒了一段克里希那穆提说的话: 人一旦追逐地位和面子,就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和秩序。父母所关切的,往往是如何造就另一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帮着孩子适应社会,其实是在助长世上的冲突、暴力及战争。
8. 在辩论中升级认知,活出真相
很久以前,我总是在想一个问题,辩论赛到底有没有意义。现在我才发现,辩论赛是揭开现实世界真实面纱的绝好形式。当这个面纱被揭开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发现,我们终此一生都在不断证明自己先前认为错的东西是对的,先前认为对的东西是错的,在这反反复复之中,不断升级着自己的认知,发现现实世界的真相,走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