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宋词人,大家脱口而出的必是柳永、苏轼、欧阳修,稍微生僻点则会点出晏殊、范仲淹,秦观,可是说到张先,大家知道的就不多了。假设我们换个说法,先说一下下面的句子,不知道大家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树梨花压海棠”
莫非这些句子都是张先写的?不全对,前两个句子确实是张先的手笔,而那句“一树梨花压海棠”谣传出自苏轼手笔?说的确是张先的韵事。
上面第一句:“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出自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tí)鴂(jué)》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粗略观瞧,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这是一首讲述爱情的词,而且是伤感的爱情。细细品读之后,我们就会从中体会到北宋词人那种细腻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第一句:数声鶗鴂。鶗鴂就是杜鹃鸟,也叫子规,我们现代也叫布谷鸟。因为它叫起来的声音像布谷二字。相传杜鹃鸟是古代神话中的望帝,蜀王杜宇死后所化。由于它的叫声听来比较哀伤,因此在古代文人中,很喜欢用杜鹃,子规,表达凄凉、哀怨的情思。所以开篇四个字,就已经把整首词的风格固定下来了,第二句:又报芳菲歇。芳菲指的是花草盛开,艳丽动人的景象,但是加上后面那个歇字就意思完全相反了。也就是说到了花要谢的时候了,什么时候花草会谢呢?初春时节百花盛开,但是到了暮春时节,花就要谢了。我们熟悉的桃花、梨花、樱花都是初春时节开花,暮春就谢了,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知道植物开花是为了吸引授粉蜜蜂蝴蝶授粉,结果。在这里,词人就是用这样一种自然景象比喻了无法留住春天的感叹,继而深入引申为,女人的青春也像春天一样,是无法留住的。后一句:“惜春更把残红折。同样是借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情思。因为留恋春天,所以把最后的花朵折下来,希望可以长久保存。接下来的“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其实是个倒装句,如果按照现在的语序应该是:梅子青时节,雨轻风色暴,也就是说梅子青的时候,花朵在风雨中被打落了。最后“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有一个典故,永丰柳指的是唐时洛阳永丰坊西南角荒园中孤单的一株垂柳,在古诗词中常比喻孤寂无靠的女子。
所以,整首词的上阕讲述的是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其中词人感伤,佳人哀伤。
下阙开篇“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借音乐抒发衷肠。读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古往今来,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的情感很多时候都是通过音乐抒发表现出来的。在琵琶上幺弦是第四根弦,比较细,发出的声音比较轻,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幺是小、细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根弦发出来的声音像窃窃私语。也就说往往是需要表现息诉衷肠的时候适合波动这跟弦,“怨极弦能说”一句更是点出了透过音乐表达内心幽怨的氛围。接下来就是这首词中的经典名句了:“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表达了坚定的爱情宣言。在巨大的情网中,每个网孔都被一个个的结串联起来。表达了两人誓世不分离的决心。最后“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说明词人感怀爱情,一夜无眠。在有些版本中,最后一句写作“东窗未白孤灯灭”。
怎么样,整首词读来是否顿觉感慨万千啊。透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北宋的男人比现代的男人精致风雅多了,人家遇到感情上的苦痛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也不会一时冲动跳了钱塘江,或是爬上高楼要自杀,人家的感情细腻的多,表达感情的手法高明的多。这应该也是北宋词人为什么女人缘特别好的缘故吧。
今天晚了,就先聊这些,明后天我继续给大家讲张先的故事。记住了,好戏在后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