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断断续续地把《HR三支柱》看完了.相对于其他枯燥乏味的专业书,这本书除开理论,还列举了华为,阿里,腾讯等名企的实例,算得上是引人入胜,颇有让人再读一遍的冲动.
简单谈下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1. 人力资源部的价值在哪?
因为华为的成功,现在很多企业也开始宣传“奋斗者文化”,但任正非说“光奋斗是没用的,要有贡献”,“也许外面的企业认苦劳,但是在华为认可的是功劳”,残酷了一点,但确实是事实.
企业是经济体,经济体讲效益,讲奉献确也再正常不过. 华为如是,其他企业也不外如是.
那做为企业职能部门之一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价值怎么体现呢?关键在于:人才,文化,领导力;纬度有了,那又如何衡量贡献呢?1.1 为组织选对合适的人,短期上说,岗位胜任力匹配,长期上来说,能匹配组织未来的发展,或者是对自我有要求,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匹配组织发展愿景的人选;
1.2 提炼并塑造企业积极向上的文化,这个听上去很难落实,但却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文化既可以从下至上,也可以从上至下,“双通道”“无处不在”来形容企业文化是最合适不过了;
1.3 提升每一个阶层的领导者的领导力,“领导力”看似又是个玄学课题,但落在实处,对团队的凝聚力,业务的实际达成,人员梯队的建设,引领变革却有着关键的作用. 重要性不必再多表.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重心要转变为“结果导向”,即产出是什么?为企业创造了什么?
2.三体系的主要作用
COE:从战略角度考虑,发挥前瞻性牵引作用,成为前瞻性业务变革活动的加速器;
SDC:发挥体系支撑作用,成为HR产品,服务,系统高效交付的专家;
HRBP:发挥紧贴业务作用,成为业务部门,团队管理问题快速诊断的顾问;
3. 阿里的HR三支柱特色
阿里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大环境的依托,但匹配度极高的人员规划,配置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人力资源体系里,除去上至战略层面的COE,服务层面的SSC,最大的特色就是“政委特色”,小伙伴把自己的HRBP称为“政委”,政委不仅要闻味道,感知温度,经常与员工交流,还要查看整个团队是否士气高昂,是否存在心态上的不足.
彭蕾说“HR是有很多流程和制度要去建立和遵循,但最大的成就感不外乎用工作去改变一些人,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实现公司价值”.
相对于传统的HR,HRBP要有四种思维方式:贯通思维,杠杆思维,前瞻思维,服务思维.
HR做为业务合作伙伴,要有共担的使命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融化业务部门那颗可能坚冰似的心,那就离共享也就不远了.
《三支柱》通读第一遍后的初步感悟,有空的时候还要再读,期待会有其他输出,“书读三遍,其意自现”.
如果你碰巧看了我的读后感,感谢你投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