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篇幅较长~阅读需要。。。10分钟?
《拖延症患者要自愈》
自我介绍:
本人今年28岁,留日硕士,现在上海一家日企。觉得自己不学无术,一事无成,学艺不精。大约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患拖延症,初期症状一回家先在沙发上看闲书,吃饭,拖着作业,太晚了就说,明天早起再写,早上若是写不完或晚起,就去学校抄同学作业。
周六只要爸妈有事一出门,前一刻还在床上,下一刻就立刻从床上弹起,睡眼惺忪地打开电脑看言情小说,一看一天。直到现在28岁,虽然最近几年不爱言情小说了,但是还是周六日一早起来,想着要做什么,但只要一碰到手机就能看一天的状态。
喜欢deadline时千钧一发,还有考试时集中精力,引动全身的感觉。所以适合考试的类型。母亲对我的学习很严格,学校的节奏又非常紧凑,我本身也是渴望他人认同的类型,因此考试学习成了我获得认同感的工具。
大学时的日语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硕士时选了自己喜欢的美术教育,但也并没又怎么认真刻苦,在日本留学的几年,只要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就会看手机或电脑。因此几年来学艺不精。
一直在与焦虑感与网络冲浪的舒适感之间斗争,这种焦虑感来自自己太过理想主义,想着未来能做自由职业类型,要好好练本领,但却不够磨练自己技艺的时间(都给了手机)。当真逼迫自己去磨练技艺时,却又觉得学不进去,又会拿起手机。恶性循环永无止境。
去年12月开始,和喜欢画画的同事尝试画画打卡,每天画画,发给对方。上个月结束。她是真的喜欢美好的画面喜欢画画,而我也有认真的时候,但也许只有同事看到,发布在私人公众号上都并无波澜,也许是因为外界鼓励的不足,缺乏做这件事后会被认同的感觉,因而渐渐丧失兴趣。
下班之余,也会报名网络上的绘画班,也会成为继续画画的动力。但我理想中的状态是自发地为一件事拼尽全力,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去做。但现在的我并没有,反而会一整天地看手机。
原因分析:内向理想化&情绪化。比起外部世界,倾向于向内心世界获得能量。对于外界现实世界的紧张焦虑感会依托一个人看手机,自由寻求自己想看的世界来放松。但时间太长上了瘾。对于心中计划的事情,理想着要全身心投入,但当下的情绪就是不想做,于是又拿起手机逃避。有时会觉得今天看了手机,对于“全身心投入”这五个字来说不完整了,干脆就放弃,明天重来。结果全身心投入,别说十几小时,及时只是几小时,在拖延症的十几年里也是屈指可数。
今天尝试了一个方法:“画画时别人在场;一个人时就做家务。”
今天画画时,特地去奶奶家,画画就特别能集中注意力。晚饭时分回家,等老妈回来一个人的这段时间,就切切西瓜,让她回来能够吃到。(要知道我一个人时通常会拿起手机。老妈回来才会做点家务。)
我的MBTI类型是INFP,被人称为“哲学家型”也有自己人戏称是“废物”的类型。渴望非物质层面的“意义”,渴望被认同,激励,能够“利他”,也需要深度社交(是不是?INFP小伙伴在哪里?!) 从小学习好,是因为妈妈管着,坐在旁边,不好好做就会被严厉教训。其实这也是一种激励吧,让我觉得做这件事有意义,是一种“利他”?!
所以在奶奶身边画画,集中精力做事,陪伴奶奶,可能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深度的社交与“意义”了吧,画好的画能发在网上,让大家了解我的内心世界,也是一种社交与“意义”。当然如果能够被鼓励,被观众说对他/她有帮助,我就可能更high了,更有做下去的“动力”了(天知道动力对我来说多重要)。
自己一个人等老妈回来的这段时间,就利用起来做一些家务,让自己心里想想别人,别被情绪和拿起手机后的上瘾感困住。
其实这个“当别人在时画画”的方法是源于上个月去陪外婆时发现的,那时想着陪外婆无事可做就画画画吧,带了笔记本和板子过去,效率奇高。和外婆也很相处愉快。今天去了奶奶家,也很快注意力集中地做事。晚上剩下的画,我特地到老妈房间里去画,她看电视,我画画。结果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当她说她要睡觉了叫我回自己房间做事后,她还特地来看了看我,仿佛有点不舍哈哈。
一个人在房间时,本来又要拿起手机,准备睡觉的,后来打开了音乐广播,听主持人blabla,这也是一种“有人在”的状态吧,效果也很好,一直画画也没拿起手机。
下次周六准备去咖啡厅试试,再跟大家分享。
明天下班回家,吃好饭后,准备开着广播在客厅里画画(如果老妈不赶我的话)。
最后附上今天画的画,虽然不咋地,但是我“疗愈的见证”。
谢谢看到这里。
也许,我的理想也不是自由插画师,而是一个疗愈师之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