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将这本书看完,事实上这本书并不难阅读,相反和一般传统的经济类书籍相比,这本书中所列举的事例,教授在大学城中所作的实验都非常有趣。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任何决定都是有原因的,其中充斥着感性和理性的声音,当然,再怎么更改实验内容和方式,似乎所有的结果都和我们想象的不一致,但是又都让人“叹为观止”,觉得又说的通等等……
一、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例子,一个教授问学生,假如用装过大便的杯子给你们盛水喝,当然杯子已经洗的干干净净了,你们愿意喝吗?所有人的内心都是拒绝的吧。就算洗干净,但是还是会纠结于这个杯子的前身是用来装过大便的。然而将杯子更换成猪大肠呢,喜欢吃猪大肠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个零件的原始作用,但是却没有人会愿意在吃的时候提及这个“作用”,就算内心清楚,也会告诉自己,已经洗干净了,可以吃。这真的有点矛盾。
二、还比如,人和人之间的相处,要谨守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一旦逾越,关系将会变得尴尬难堪,甚至难以维系。你以朋友的身份帮我搬家,我却给了你200元的辛苦费,我辛辛苦苦给公司加班,老板却以新年礼物表示感谢。这种感觉像不像乱套了一样,大家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定位,或者你弄混了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不要妄想自己可以超脱这些关系存在,一句话“在商言商”。
三、书里面很多“怪诞”的行为都和我平日生活行为非常一致,比如免费和打折的诱惑。前一阵子我过生日,老公说要送一个大疆无人机,我找同事要了一个内部优惠券,可以八五折优惠,这对于一个动辄几千的玩具而言,着实便宜不少钱,我们满心欢喜的决定选一个性价比高的,但是不超过6000人民币的无人机,然而看中的那款价格合适性价比高的机器,却无法使用优惠券,而其他价格略高2000人民币的机型却可以使用。我们思考很久,在A和B之间犹豫,是选择A价格合适但是无法使用优惠券的呢,还是选择B可以使用优惠券但是使用之后价格还是比A高几百的呢。最后,仅仅是因为我的一句不用优惠券好浪费,感觉自己损失了1200一样的嘀咕,我们还是选择了B。这是为什么呢?撇开B的功能比A强大,其实我觉得占便宜的心理是我抛弃A而选择B的主要原因。我并不后悔选择了B,但是如果没有优惠券,我们肯定会选择A的!
四、读完这本书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按照我的阅读速度和习惯,2天搞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却拖沓了很久,原因我能说出很多很多,但是我觉得就一个字能说明吧,那就是懒,哈哈~用书里面的套路老讲就是“拖沓”,这是恶习,得治。"为了眼前的满足而放弃长远的目标",这就是拖沓,我们总觉得先缓一缓,反正有时间 ,先干点其他更有趣的,反正还有时间,熟不知,拖沓使我们远离目标越来越远,最终自食恶果——运营看书计划落空。解决拖沓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加强自我控制和外在限制。当然,在追求自我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自我控制的升华觉得比外在限制要简单明了的多,毕竟人最终都是要靠自己的。
其实书中的很多行为我们都可以直接套路在自己身上,你会发现原来就是说的自己,但是要远离这些生活中的套路却很难得,因为你不能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你无法时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别人想从你身上获得什么,只有内心的不断强大,才能是自己被套路的少一点,当然,我觉得以前的冲动和不理智也不完全是坏的,至少他给了你享受和快感,当然前提是没有人告诉你,你被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