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教育是教育吗?
最近朋友推荐了一部好看的电影,名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电影中主角松子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受父亲喜爱,父亲总是对她特别严肃,并总忽视她的感受,对她经常性的打压、指责。
有一次,父亲带她去看戏,父亲
被演员滑稽的表演逗乐,此后,为了让父亲开心,松子时常做鬼脸。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遇到困难时,就对周围的人做鬼脸,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就大家都远离她,不愿和她有任何关联,大家都嫌弃她。
父母有意无意的对孩子的打击之深,对于孩子来说如鲠在喉,深深的扎在了心上,这种感受会陪他们一生之久。
打击教育是很多孩子心头之痛,即便他们长大成人,也无法忘记自己童年所遭遇的一切,使他们无法正常社会交往。
最近,四川的一个孩子小斯,在考试后选择自杀。
在他自杀后,他的QQ空间发出了一篇定时说说,控诉对父亲的不满。
小斯说,无论做什么,父母会对他否定,即便考98分都会被骂,会被父母打击。
在他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时,选择这条不归路。
网上曾有人问,打击教育对孩子真的有帮助吗?
点赞最多的回复是: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否定,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非爱行为”。
所谓“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的强行性控制。
为什么家长喜欢用打击来教育孩子?
因为信奉“打击式教育”的父母,会强势的认为孩子的快乐是孩子们最大的敌人。
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曾说过:“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父亲的各种期待。”
因为父母太强势,所以只是一味的认为我做的任何事都是为你好,很显然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情感的互动,各说各话。
这是典型的爱意中断,当父母太强势,便不自觉的从主观上认为孩子需求什么,那么无论她是否有所需求,都必须接受。
其次,在我国父母常常会用“我生下了你,如果你不听话,那就是坏孩子,忘恩负义。”这样的思想来裹挟孩子。
这让我想起,西方的一句谚语:父母是世上唯一不需要考试,就能就业的职业。
如果一味地打击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就只能止步不前。就像慢性毒药一样腐蚀孩子的精神。
父母如何避免打击孩子?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
父母关心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父母可以在给孩子爱之前,对孩子更多一些了解,知道孩子的需求,不用勉强孩子做他不认同的,更不要打击孩子。给孩子营造了一种错误的是非观。
有个朋友曾向我倾述过。他说当我努力学习,考试考好了,父亲就说还可以;如果考的不好,自己的父亲总说他笨得像猪一样,后悔生下他。
直到现在,每每回忆起往事,内心依然痛苦,所有人都说世上只有父母好,为什么我没有体验到父母的爱意,却只有来自最亲近人的打击?
《当我遇到一个人》中作者认为:
当爱遇到负面情绪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就会中断,使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形成阻隔,让爱没有流动性。
只有让爱如同河流,河中的生态才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康。
2.避免给孩子打负面的标签
曾有位网友说,小时候妈妈在KTV当众嘲笑打击她,让她感到无比羞辱,导致她至今都不愿开口唱歌。
心理学上有个叫“标签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如果说一个好父母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就是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它对一个人对“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影响作用。使孩子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如果妈妈认为孩子内向,不喜欢交流,就认为孩子有自闭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成父母说的那样了。
如果孩子的性格确实有缺陷,多找找背后的原因,不断帮他总结,促使孩子进步和成长,永远让他相信自己可以更好,而并非是一味的打击孩子。
曾一位哲学家曾说:“有些话,说多了,也就成了真的!”
3.用同理心来善待孩子
同理心父母首先是接受孩子的观点,不加评论,更不会上升到对孩子的人格攻击。
有个小孩因为在学校没有好好听课,被老师说教,回家后告诉妈妈不想上学了。
妈妈并没有去说服孩子,而是把孩子抱着慢慢听孩子叙述,孩子说完后心态也平静下来。
第二天,孩子开开心心的又去上学了,从始到终妈妈没说一句话,因为孩子从妈妈的怀中感受温暖,妈妈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是连接到一起的。
护理学家Teresa Wiseman说,同理心就是连结到我们自己心里能了解那感受的东西。有同理心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观往往是积极的能量。
因为父母拥有同理心,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从而更愿意做出正确的行为。
4.不要拿孩子比较
几天前,朋友带孩子一起吃饭,联络感情。
在菜还没上来之前,朋友让孩子拿出书本来识字,正好邻桌的一个小朋友过来熟练的读出上面文字。
朋友就冷不丁的说出一句,“你看看人家,比你小就能认识这么多字,再看看你,我都替你感到丢脸。”
孩子眼里有泪光闪闪。他嘟着嘴难过的坐在座位上,整个晚饭期间,没再听他说过一句话。
很多家长认为打击教育就是对孩子的严格管教,可以让孩子知耻而后勇。
然而,家长的打击和否定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打击式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反而对孩子来说是一副精神上的慢性毒药。
父母对孩子不妨多一些耐心,多给孩子些时间,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
北师大教授钱志亮说过:“打击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没有指责,更没有打击,有的只是静静地等待,暖暖的欣赏,慢慢的信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