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Ellie三岁了,在她临近三岁的一个月内已经发了三次很大的脾气,我突然才意识到她是自我觉醒了,这边有个俗语说terrible two,是说小孩两岁之后会有一段特别难带的时间,我在Ellie2岁的时候还在纳闷,她好像也没怎么terrible,乖得很,因此也曾沾沾自喜。
没想到在她两岁的尾巴上,该来的还是来了,昨天早上,自己把袜子穿反了,我看到后说Ellie把袜子换一下,带字的一面是穿在脚底,还能防滑。结果她说no,临出门自己穿鞋子也把左右穿反了,我这次特别耐心温和地说,Ellie你的鞋子舒服吗?好像左右穿反了。人家说:我就这样穿。我要上手帮她换,她一溜烟跑走了。好吧,我心想,去学校小朋友一说估计就换过来了,不管了。结果去学校之前口罩也反着戴,白白的布露在外面。我看了一眼,还没说话。她开口了,I like white mask。好吧,我也不用说了,就这么着吧,反正在学校丢人的是她。
就这样“三反”去了学校,下午去接,嘿,鞋子换过来了,袜子呢,穿反的那一只明显重新穿过了,一半穿上了,另一半挤在鞋里。也不知道难不难受。口罩没带,因为在外面玩。
这些才是序曲,晚上要吃饭的时候,她要吃水果罐头,是最近她很爱吃的一种,经常吃好几罐不吃饭,我就说先吃完饭再吃这个好吧?她说no,就要吃这个。我说特意给你做了好吃的鸡翅,先吃点饭。结果她直接火了,拿着罐头塞到我面前,一个字一个字的说:我要吃这个!看那架势就是命令我给她打开。
好嘛,看这样子要发作,前几天因为小事已经发作过一次,那时候我妥协了。这次是得寸进尺,看我怎么整治你。我不理会,还是那句先吃饭。
她就开始哭,我岿然不动,看着她哭,然后她竟然气的跳起来,一屁股蹲到地上,瞬间挺得直直的,打滚,我的天啊,真的是第一次看到Ellie撒泼,她打滚的时候一只眼睛还看我的反应,蹲的屁股估计都疼了,这是要挟我呢,拿自己要挟我,这还了得。我瞬间就更坚定了这次绝不妥协。
然后,她已经完全控制不了自己了,我说什么她也听不进去,我也不再说话就是不给,看着她闹,她上来拽我的衣服,又说要看动画片,现在马上就要看,我给她定的都是八点之后看20分钟动画片,这时候才七点多一点。我说不行,还不到八点。以前她也会听,现在就完全不听了。扯着我的衣服要去拿ipad。我还是不动,她就一直撕扯,竟然把我衬衣上的扣子撕下来一个,我也震惊了,原来她的劲这么大!
最后,她扑上来抱着我哭闹,我只抱着她,还是不让看。折腾半个多小时,嚎啕大哭,其中有一次猛地撞上来,她的头撞在我的嘴上,我嘴磕到牙上,嘴唇自然撞破了。当场我嘴就肿了,我就看着这发疯的Ellie,突然觉得这孩子平时好说话,上来脾气还挺有我的疯劲,是我闺女。
但还是不松口,最后哭了大约50分钟,消停了,她也是看到把我嘴都撞破了,她也清醒了一点,慢慢才静下来。哇塞,安静下来后就换了一个人,躺在床上乖乖地看我擦嘴,我说你看你把妈妈嘴撞破了,你头疼不疼啊?她说不疼,我说那你是不是得给我道歉啊,她说道歉,我说道歉是说对不起或者I amsorry。她也照做,然后两个人聊了吃罐头和看动画片的问题。她都愿意了,但还是不想去吃饭,要等八点看动画片。
过了几分钟就八点了,我说到八点了,看动画片吧,她喜滋滋的看起来,就跟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我也算是第一次见到暴怒的Ellie。
由此,想到了怎么教育的问题,以前的天使宝宝要爆发了,今天我赶紧看上个月买的那几本书,上个月简略看了一下,退了一本,因为那本太理论。
我现在在看《how to talk so little kids will listen》,因为语言真的是有很大的力量,尤其是这一年看书写文以来,我的表达明显提高很多,我相信看书对思维和语言的训练。今天直接朗读了前20页,包括读的过程中的感想,并且录了一个小时的音,也算锻炼英语吧。
第一章就写了一个问题,也是跟2、3岁孩子相处中最重要的一点。接纳她的情绪,肯定她的情绪。这本书的观点是任何情绪都是可以被接纳的,只是有些情绪下的行为是该被限制的。
翻译一下感受很深的几点:
1、大多数父母对怎么帮助孩子处理困难的情绪没有耐心,转而把问题转化成怎么让孩子做父母让他做的事,也就是听话。这不但不解决问题只会更加加深矛盾。
2、重点是,一个人情绪不对的时候,我们的行为也会不对。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个还没发育出自控力的孩子。安抚情绪是第一位的。
3、任何情绪都是可以被接纳的,只是有些情绪下的行为是该被限制的。
具体给了一些措施:
1、当孩子伤心,难过、愤怒的时候,首先大人要闭嘴,不要急于反驳他、教育他,自己先冷静下来。大人的情绪稳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不能指望一个孩子比你先镇静下来。
2、第一时间把他的情绪说出来,语言上。比如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愤怒。肯定情绪的存在。而不是指责他不该这样做,因为一旦你忽略他的感受,他就会把你放在敌对面,也就没有交流可谈了。
3、不要讲大道理,愤怒中的孩子听不进去。上面第二点有意识注意都能做到,但通常接下来的话是but,但是你这样做balabala…,这简直又绕回了指责。作者给了建议用“问题是”代替“but”,提出问题帮助他解决问题,你们就是同一战线了。而but没有这意思。
书里讲了很具体的例子,每个例子我都觉得自己犯过这样的错,甚至好几句话就是我以前对Ellie说的,一摸一样,东西方的家长都有这个头疼的问题,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