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80后摄影师,她的名字在时尚圈无人不知,无数人想找她拍片子,可谓档期最难预约和价格最高的摄影师之一。
她拍摄过无数国内外重要巨星封面,国内众多一线明星的御用摄影师,在国际舞台中屡获殊荣,曾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展出作品,她拍摄的独树一帜、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作品,逐渐建立了“陈漫式”视觉艺术风格。
陈曼小时候住在大栅栏儿旁边的胡同里,是家里的独生女。和其他小同学不同的是,陈曼从小就学习画画。2岁的时候,有天家里蹿出来只老鼠,还不太会说话的陈曼拿起笔就画了,妈妈看了,觉得画得挺像挺好的,然后送她去少年宫学习画画。她一定是遗传了爸爸的美术基因,爸爸当时就是画广告牌的——80年代初的广告牌并不是印刷品,而是用水粉一小块一小块画出来,然后拼在一起,而且如今看来,父女俩的工作性质相同,都是和时尚、平面设计、人物相关,只不过爸爸的作品是国产化妆品华姿,陈曼则是香奈尔、资生堂之类。
爸爸对她比较仁爱,做医生的妈妈则严厉得多。陈曼在博客里写道:“我生来一副怒脸,不是成心的,就这副模样儿,谁让我妈天天老拿我爸的美工尺抽我脸,叫我脸部神经有毛病,嘴角永远向下走,眼睛永远向上看。”正是因为妈妈严格,陈曼的美术课程才从来没有断过,以至于在中考时,她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进入大学第二年生性向往自由的她退学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期间又在校外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这些经历使得她经历了传统绘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舞台美术,摄影等学院派式的专业训练。用陈曼的话来说,这些就是她的基本功。之后成为专业的摄影师她个人觉得是因为对视觉和人的持久兴趣,再加上对时尚的那么一点点理解,陈曼觉得视觉不只是那些肉眼能看到的,最重要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意识形态,还有敏感的神经,丰富的情感和恰当的天分。
她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凭着最简单的执着和最饱满的热情,这是陈漫的哲学。在摄影这条路上,坚持创新,坚持做到最好,陈漫始终乐在其中。
她的摄影生涯清晰地划出三个分水岭。前期在《青年视觉》时期,运用大量PS技术,浓墨重彩;其后返璞归真,以一寸照片式的极简和写实见长,人送“一灯大师”——只用一盏灯打光,而无后期;再之后是自由创作,尝试摄影的多种可能。
在《青年视觉》封面系列是我创作上的“第一阶段”,在当时的艺术技术狂的习惯下我是主要用后期讲述的,时尚圈褒贬不一,说,“千万别找陈漫拍”,我意识到我又侵犯了这种惯性业力的安全感的情绪体了——包括现在也还存在,于是我很突然就跳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大头照,还发明了好多极简拍摄灯位。有段时间, “一灯大师”就这么来的。当时在柔美瑞丽追洋范的审美环境下,我用的灯是最简单的,构图也是,就是一寸照那样的,一个大脸。也没有什么后期,就脸。然后环境们又惊了……当时没有 人像我那样拍,而我要的就是直接,直接,直接,坦诚简单的存在,没有形容词没有废话了,到此我一直在用视觉语言解释着自己。
她有今天的成功,因为她的专注和不断的付出,在光影之下,她挥霍着汗水你没看见而已。
在很多人眼里,陈漫已经够成功的了。李冰冰就曾羡慕地说,陈漫是最成功的80后,因为她不仅在香港、巴黎、北京和上海都有开个展,叱咤时尚圈,而且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陈漫的老公Raphael是中美混血儿,地球公民乐队的主唱之一。刚和Raphael在一起时,两人都很穷。一个拍前卫照片,一个玩滑板,在正常人眼里,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不靠谱80后艺术青年,短暂激情似乎才该是这段感情的总结词,不过,陈漫用自己的坚持回应了这个“不靠谱”。
陈说:我觉得现在年轻人,都有一点游离,其实就跟谈恋爱似的,你喜欢一个人,你就坚定的喜欢他,你就爱他,不要怀疑,他就没有怀疑的爱你了,这是一个很相对的事情,就跟你工作似的,如果你每天都给你的工作抛一大堆的问号,那么职业回馈给你的也是问号。也不能拿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因为钱这个东西只是一个数字,像日本大地震,超市东西都卖没了,再有钱有什么用,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