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airoa Primary School的上学时间:8:40am-3:00pm,比国内在校时间少了近两个小时。
我们的住所离学校大约4公里,开车10分钟,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一般会预留20分钟,还要在学校附近找停车位。
闹钟定在6:30,要给孩子们准备午餐便当,可是从国内背了保温性能非常好的保温饭盒过来。徐姐姐的闹钟设置得比我更早,等我起床的时候她已经在厨房里忙活开了,要知道在国内关于厨房的事务她可是甩手掌柜,为母则强,万事都可以调整。土豆沙拉、水煮西兰花胡萝卜、煎牛肉饼、番茄炒蛋是徐姐姐准备的,我也煎了一块牛肉饼,做了蛋炒饭,给小楠装饭盒。孩子们的阳春面早餐,我在加热超慢的电子炉上煮了近50分钟。
7:50,匆匆忙忙喊小楠起床,有些起床气的小孩,刷洗好,吃了些面条,能准时出门,这对只喝了两口水权当早餐的妈妈来说,也是很欣慰了。提前online订购的校服,尺寸偏大很多,这也是爱形象的小楠比较不能接受的。国外的基本是按照实际年龄来的,9周岁的小楠应该订购10码,可是我的尺寸量下来对应的是12码,最佳贴士:跟着年龄来就好。
报到时已经预知了教室,小楠直接进了T1,一开始两天都是跟插班的国际生在一起上课。不过学校给每个孩子找了一个buddy,帮助适应,课间、午餐都在第三天开始要进的班级里,buddy也是这个班级的。小楠要进的是ROOM 38, Grade 4.
放学了,小楠看起来情绪不错,送给buddy的小礼物据说很被喜欢,是巧妈手作,编织的粽子手环。
学校的playground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放学了先去玩一会,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当时发了一个朋友圈,有朋友说“怎么都是亚裔?”一开始很多孩子在玩,但留到最后的基本都是亚裔了,很多是插班读书的孩子,大概中国的孩子放学后从来没有享受过在校园里自由撒欢,特别新奇。
有一点跟设想的不一样,学校给国际生留了适当作业。第一天四年级及以上有作业,三年级的孩子没有留。作业有关于发音的,比如押韵、短元音变长元音、同音词等等,词汇理解、语法,还有diary,reading activity(需要先在线图书馆阅读书籍后再完成)。
其实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聚餐了。对于做饭,我真的有些害怕,只因水平发挥比较随性,不是巧手妈。不能不隆重夸一夸当当爸,简直是楷模。他们三个家庭住在同一屋檐下,当当爸既带得了娃们出去溜达,又下得了厨房。我跟当当妈是旧同事,与当当爸有15年未见,当初我离开上海前往苏州,就是这两位送我至火车站。但在学校操场再次见面,握了手,并无陌生感,也顺便约定蹭顿饭,我的脸皮也是可以的,哈哈。
像模像样的中餐,味道赞赞赞,孩子们也动手包了馄饨,其乐融融,就像一个大家庭的感觉。
能干的人们在厨房劳作,我跟孩子们一起,当当喊我“老师”,嗯,感觉我又变成费老师了。孩子们一起做作业,场面太温馨。
这一天,其实是我们到达新西兰的第三天,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很强,陪读的家长们也很尽职。随时都有爽朗的笑声,孩子们的,家长们的,我自己就是,跟着孩子们一起,随时随地捧腹大笑。大家都从紧张的生活状态中,调整出这样一段时间,陪伴孩子来到陌生的国度,是让孩子体验,其实也是我们的体验,重新开始,放空自己,探索未知,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