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是21世纪了,但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人为选择婴儿性别的例子时有耳闻。
虽然80后这一代年轻人中,重男轻女的父母越来越少。但是80后的父母辈,大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农村尤其严重。如果小夫妻没什么主见,什么都听父母安排,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产生重男轻女的思想。
一般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总是渴望生个儿子,如果没有生出儿子,总是把罪责归咎在女方身上,其实大家都知道,根据科学,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男方。而婆婆不这么想啊,最常见的一句抱怨就是:"媳妇肚子不争气。"如果老公爱这个媳妇,会帮着打抱不平。如果碰到老公和婆婆一条心的,就会把这媳妇当做生育机器,生不到儿子誓不罢休。虽然现在计划生育这么紧,但是还是会有女人偷偷的躲着生啊,要说她们有多情愿,那是假的,谁想把所有青春都消耗在生孩子这一件事上啊,最大可能是迫于婆家的压力。
我算是比较幸运,因为我的父母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吃的用的我们兄妹都是一视仁,教育也一样,谁有能力谁去考学。但是我奶奶爷爷辈不是这么想的。我出生前,名字都取好了,奶奶希望妈妈再生个儿子,所以给我取了个男孩的名字。妹妹出生的时候,奶奶长叹了一口气,说给我添了个伴,我哥以后就孤单了。很多年,我妈都记得这句话,心里不愉快。
小妮这一代也很幸运,因为我们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可是同样的,她爷爷奶奶有啊。在她爷爷奶奶的思想里,女孩放在乡下随便养养就好了,又省钱又省力。我们可以把省下来的钱存起来,过更好的生活。我坚决反对,为什么女孩就不需要培养?这是什么逻辑?如果不培养孩子,钱留着干什么?于是就有了后面那一系列我逞强的动作,负债买房,自己接送,预料中的层层困难被克服,小妮成长了,我也成长了。
说起重男轻女,不得不提起我小时候的邻居,我们两家最大的孩子年龄相当,姊妹间隔两岁,所以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也是同岁。因为我们家第一个是男孩,养到第三个就没再养了。而她们家为了追一个儿子,生了六个女儿,一直到第七个才是儿子。首先说说对孩子的影响,她们家老大老二老三基本是初中毕业就没读了,接下来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因为我们后来搬家了。其次是对妈妈的影响,因为孩子太多,除了照顾家庭,根本就没办法去做其他事情。孩子爸爸除了给家里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其他很少顾及。而且孩子爸爸根本就不尊重孩子妈妈,似乎只是把她当做一个生育的机器,延续香火的需要,时不时的还拳脚相向,打的鼻青脸肿的那是常事,毫不顾忌家人的感受,在外面公然出轨,当妈妈和两个大女儿去见小三的时候,竟然全部被爸爸打出大门。常年的生理和精神上的折磨,她们的妈妈老的很快,五十出头头发就全白了,接下来就是老年痴呆,已经不怎么认识人了。一生的折磨。
前几年,我住在昆山城西阳澄湖,楼下有一个游乐场,白天晚上都有很多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孩在那里玩耍。因为都是邻居,孩子又差不多大,所以很快就攀谈起来了。让人惊讶是,那时候虽然二胎政策还没有开放,但是很多人家已经生了两个,甚至三个四个孩子。有一家头胎生了两个女儿,三胎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租住在我们同栋的楼上,他们吃饭,碗全部是一字排开的,睡觉全部是统铺,看着这情景,想起了我小时候的邻居。还有一家生了三个女儿,全部没上户口,肚子里又有一个了。那年,他们最大的孩子跟小妮同岁,一起报幼儿园,他们是租房也没有户口,我奇怪了,他们送幼儿园的资料怎么也是全的呢,过段时间,结果下来了,原来全都是假资料,当然是没办法录取罗。
看着这些所有的例子,真是感到心痛,除非女人自己醒悟过来,自尊自强自立,要不然永远摆脱不了这种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