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字的量,是时候复盘了!
刚入单位时,每天疲于去各种部门,协调每个项目的细节,打通各方,推动各个流程;还要撰写需要大量、繁多的商业文件,经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到家后,还要加班加点。
忙到灰天暗地,哪有时间写工作日记?每天与催要的助理周旋。
然后,在月度会上,被批评了!是的,被批评了!委屈吗?委屈!但活该!
经过反思,我决定把工作日记做为:为自己发声的工具。领导的眼睛没有长在我的身上,自然看不到我的努力。通过工作日记,我开始积极汇报工作,很快获得广泛认可和好评。
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是因为每日提交工作日记这个行为吗?是的,但不限于此。因工作日记,领导们知晓我的工作内容、强度、难度,进而赞赏工作态度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日记,领导知道我负责的工作是他们能掌控的,这让他们很安心。
快速浏览这些文字,从时间轴上来看,记录的内容还是明显的变化,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关键词-工作
明确记录每一个项目的前提、基础、下一步计划……,因为项目多,种类繁杂,事项有轻有重、有主有次,所以,事无巨细都进行记录,以免遗漏,因小失大。
第二阶段 关键词-资源
思维改变:工作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自我意志,还要在于外界之“势”。改变孤军奋战的思维,开始有意识地直接或间接地调度资源。
工作日记开始记录关键流程、资源调配、团队管理等,工作变得轻松,但更可控,更高效。
第三阶段 关键词-关系【设立私密日记】
公司决策主攻某个项目时,我能一眼洞穿失败的结果。在这一细分领域,做为公司唯一的专业人才,我会反馈自己的真实想法!
结果是项目照做,失败结果照样来临,决策者对我的评价开始褒贬不一。我开始设立私密工作日记,记录工作中的疑惑。
工作根本目标到底是什么?
以往我以“项目成功”为工作的根本目标,明知失败还要去做的项目,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发现“人心”是多样的、多层次的、变化的、反复的。自我意志再强,受制于复杂的人心,外界的“势”无法形成,终是图劳一场。
然后,我学会听话了。改变“人心”太难,容易引火上身;相较之下,去做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就简单多了。
好似种子终于发根发芽,拼命地成长,我的双眼、大脑不停地搜寻、思索着关于“人”、“人与人”的信息,周度会、月度会、总裁会、培训会、各类研讨会等成为我练习的绝佳的场合。
渐渐我明白了身边人的隐蔽、负重、无奈……
渐渐我的工作风格更加柔和了,毕竟大家都不容易。
从专注工作本身,到专注资源高度,再到专注人际关系,这个转变到底是好是坏?我无定论,但让我更加豁达、淡然!
【如何观察人?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留言,我日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