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通过翻转课堂分享,锻炼了授课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以及提升了人际敏感度。
很多毕业生,从完全没有分享经验,准备了一个礼拜却讲的磕磕巴巴的新生,到驾轻就熟只需提前半小时整理,就可以呈现自如的专业讲师。从只懂DISC的学渣,到深入掌握各主题精髓的学霸。
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让双证班这个社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社群”,让学员间的链接自然而然的加深。
虽然很多社群也做分享,但没有我们坚持的次数多;
虽然很多社群天天分享,但没有我们呈现的质量高;
虽然很多社群有大咖讲,但没有我们学员间的链接深。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做好一堂人人爱听的翻转课堂分享,让你的第一次线上分享变得不再困难重重!
从4个部分进行分析
1、为什么做翻转课堂分享?(目的)
2、如何准备一场合格的分享?
3、学委的作用以及应用是什么?
4、可以用到的工具有哪些?
什么是翻转课堂?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员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并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而非一贯接受信息,只是念经而不去运用。
对于不同层级的学员来说,弄清楚参与的目的就变的十分重要!
1、对于普通学员来说:学到的不是你的,讲的出来才是自己的。很多人觉得学了很多知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认为没必要那么辛苦学习!但事实却是,你只是在学习,却从来都没有尝试运用过,那学的再多又怎么可能有用呢?
据我所知的是,很多双证班学员通过这样的线上分享,真正将DISC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与自己过往所学结合,做出了专属自己的DISC+课程。
640.webp.jpg
2、对于专业讲师来说:通过分享可以打磨一门新的课程。很多讲师不一定喜欢线下磨课,又讨厌对着镜子一个人去复述。所以双证班的翻转课堂是一个好的打磨平台,不一定要得到多么专业的反馈。普通学员的反馈就是最真实的需求,同时自己在相对正式说出来的情况下,也会自然发现哪里不足可以改进。同时,讲师不只是要讲课讲的好,还要有能力影响他人提升曝光度。而这里正是一个展示的平台,很多专业讲师通过线上分享,积累了更大的影响力并获得了潜在的课程邀约。
641.webp.jpg
3、对听课的人来说:有机会深度了解不同领域,加深与同学间链接。大家平常不一定有机会,深入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从0开始接触需要很大的时间、精力。而双证班的学习就好在:这里不止是学习DISC,还有机会快速深入了解不同领域的要点。因为,有的同学已经在相关领域深入学习应用十多年,总比一个人尝试快的多的多!而且这些分享,毕业生免费听;而且从中还能拓宽思路找到好课程的套路;而且听的够多时,就不会再跳入同样的坑,并拥有强大的系统思维。642.webp.jpg
如何做好一场翻转课堂分享呢?
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线上的翻转课堂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比如:
建议整场分享不要超过2个小时,避免学员产生疲劳,并且不要短于60分钟,以免说不清楚讲不明白,让学员怀疑你的水平。一般建议1.5h最佳。
因为时空间的限制,为了更好的帮助学员理解,可以以:语音+图片+文字跟进的方式传递信息。不要单一依赖一种模式,综合运用能帮助呈现效果更佳。
课前也可以加一些“小视频”、“小提问”,提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并在正式分享的时候予以解答。
特别要强调的是,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更容易找到与DISC的契合点。否则拿一个完全没讲过的内容生搬硬套,呈现效果一定不如预期,结合的紧密度也会大打折扣。
一定要注意的是:呈现的熟练度是要大于呈现内容的价值的!同样一件事对不同人的价值和意义不同,但是如果没有数量的呈现,再好的内容都是白费。
同时,要注意把握分享的三个主轴要素
准备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注意识别自己呈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到“放下恐惧与骄傲”,至少一场合格的分享是有保障的。
很多人,因为互相做学委而建立了深度链接。因为学委的工作,帮助自己的分享呈现时做到更好。简单看看他们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时,都要具体做些什么:
最后,要完成一场完美的翻转课堂分享,只有好的内容是不够的。还要会运用一些辅助工具,做好课前课后的各项协助,比如:651.webp.jpg
问卷的意义在于课前调动积极性、并帮助分享嘉宾把握重点。652.webp.jpg
海报是广为扩散,建立影响力的最有效手段653.webp.jpg
而课后及时的语音导出,帮助那些没有精力爬楼的伙伴回听,让分享产生更大的价值。
关于,如何做好一场“人人爱听”的翻转课堂分享,还有很多需要把握的细节,和不断尝试才能掌握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