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成长》是一档关于孩子教育的访谈节目。作为认知能力有限,两个孩子的妈妈 ,非常需要提升自己教育方面的认知,并通过学习积极实践于生活中。前段时间我把三季都看完了(不知道怎么没有第三季,只有第一、二、四季),部分内容还看了第二遍。总结一下,对于孩子的教育,自己做的不好或不足的地方:
1.多给孩子讲故事:没有教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
在之前,我可能并不太理解凯叔说的,在讲故事中,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怎么不露痕迹?最近看了克拉生《阅读的力量》《自由阅读》,还有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才明白,不要功利性的给孩子阅读或讲故事,让孩子在阅读或听故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才是核心。孩子获得了快乐,才会有兴趣去继续阅读或听更多、更广的题材。
在老大小的时候,我也是坚持经常性的给他读绘本,但那时也只是生硬的读,没有感情,更没有深入的感受绘本里的故事。后来因为有了老二,时间精力有限,只是断续的读,一个星期可能就读三、四次。所以,今后还是要把每天读故事提上日程,让孩子感受到故事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亲子间的链接。
2.多接触大自然
我一直非常喜欢大自然,当朋友带孩子去室内玩的时候,如果天气好,我会坚持带他们去室外活动。那时没有其它原因和目的,只是觉得大自然让人心情舒畅。
看了那一期关于自然教育后,才发现,原来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忘却复杂,感受本我;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事物,培养孩子探索、发现、创造的能力。所以,休息的时候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
3.观察、倾听,不急于下结论。发现孩子的天赋,并支持其发展
最近几年,我一直给自己找借口,太忙了,没时间观察、倾听孩子。有时,孩子跟我说一件事,还没说完,我就知道他要说什么,就打断他,帮他说完,我是真的知道他要说什么吗?儿子学校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很多时候,我都是从班级群里,看家长们的讨论,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消化。
有一天,我停下手上的事情,和儿子聊天,让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开始,儿子还不知说什么,因为平时聊的少,所以他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后来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他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说了半个小时关于学校里老师、同学们有趣或无聊的事。从那天,我看到,孩子不是没话可讲,只是平时没机会和我讲,他还是很喜欢、很享受和我分享一些事情的。所以,不管多忙,每天抽至少10分钟和孩子聊下天。
4.初中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帮孩子平安度过青春期
当我听到这句话,深深的被震撼到了。儿子现在还没到青春期,属于前青春期,已经有点青春期的特征:爱顶嘴,有点小叛逆。对比儿子以前的性格,听话、顺从来说(我知道这样的性格不好),简直差异太大。
他刚出现这些现象时,我不能接受,还跟他吵过两次,把我气哭(他无厘头的顶嘴)。事后,我也不断的反思,一直不知道原因到底在哪?听到这句话及嘉宾的分析后,我才明白,他开始宣誓自己的主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青春期是一个人比较煎熬的时期,这段时期安全度过了,他会更成熟,更能成长为自己。所以,对于老大,不能用理性去判断他的对错,要包容,要理解,要帮助他。
5.尊重、信任、爱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不能整齐划一。而统一的核心思想是尊重、信任和爱。像尊重同事、朋友一样尊重孩子,要坚信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要无条件的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