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精明的老太太就是房东,在小冯的帮助下,麻利地换了床单被罩、枕巾。房东的老伴儿过来打扫卫生,老太太加了小冯的微信,说好先住一天,转过去一百块钱(押金20,日租金80)。
他们走了,她让娘躺在床上休息,自己各处看看环境,据老太太说左边房间里住着一个单身女性,右边大房间里住着一对夫妻,白天都不在家,很安静,她把位置发给弟弟,一直没有回应。
快十一点了,考虑到下午六点半的检查要求空腹五小时,她和母亲准备出去吃点东西再回来休息,弟弟打电话过来,“你们在哪?”
“给你发了位置了,我们正准备出去,小区门口集合。”她陪着娘拎了重要的东西,锁好门出了小区,弟弟正好过来,诉说车没地儿停,还到处都收费。
应娘的要求,她请娘和弟弟吃了卤肉火烧和鸡蛋汤,回去休息,订好两点的闹铃,一会儿还要去麻醉科,还得找,去询问。
下午,姐弟陪着娘出门,弟弟问附近的居民才知道,他的车停在哪里不行,小冯和娘走着去医院,弟弟找地方去停车了,问了几个人才找到位于“内一门诊”角落的麻醉室,经人指点签名排队等候,才发现旁边就是放疗室,心里不觉“咯噔”一下。
做完登记,本来小冯打算和娘回去休息的,弟弟说:“附近有个小公园,阳光正好,出去转转吧,咱也算陪娘逛逛。”
小公园里都是锻炼的老人、天真的幼童,一群上幼儿园的孩子由老师陪着在捡拾落叶,娇嫩的小手中捏着或金黄或绯红的叶子,还不时发出一声声欢呼、一串串笑声,那声音稚气、干净、明朗,让小公园的天空都变得澄澈清明。
逛累了,他们又陪娘去医院的椅子上喝水、等着检查,傍晚人越来越少,经一个病人家属指点,他们提前把检查申请单交给登记室,提前做了检查。
走出空荡的走廊,走出依然人潮攒动、无处停车的医院,去附近吃上一碗“荞麦饸烙面”。几天来难得让娘吃得满意,“很多年没吃过了,我们年轻时经常吃,荞麦面吃了好,这汤也好喝。”他们姐弟答应娘明天还可以吃到。
晚上回公寓,才发现原本该是厨房的位置,也被改造后租出去了,一个小伙子住在里面,不由再次感叹老太太的精明强干,娘又羡慕地感叹,“人家有这样一套房真好!一年不少收入呢!还是在大地方好呀!”
姐姐在微信里询问情况,知道他们找了公寓住,“有弟弟你就不胆小,几年前我陪孩子做手术,就没敢住公寓,住的亲戚家。”
“那多不方便!”小冯一直是比较独立的性格,“弟弟没来,我和娘就住下了,娘还能有个休息的地方,要不更累了!”
姐姐一直说自己胆小,其实她陪儿子做手术那会儿,孩子已经上大学了,一米八高的一个壮小伙子,住亲戚家只是为了省钱,小冯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她觉得在公寓里住,虽然花点钱,但住着踏实安稳也轻松,不用欠谁的人情。
不过姐姐这样一说,她也感到有些后怕,幸亏这些年社会稳定、治安好,要不别人拐走了怎么办?莞尔一笑又觉得晴天白日的,自己过来后立刻就给弟弟发了位置,不过姐姐的小心,对一向毛愣的她也算是一种提醒,再有这种事儿,应该先拍照片给丈夫和弟弟,并时刻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