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妖鲸 , 图丨来源网络
小学同学少波,刚从大学放假回来。今天我们一起约出来见了个面,刚见面就送我一本书,是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我问他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他没说,让我最好自己去看一看。我们聊了很多关于读书写作的事情。
少波读书量很大,每次聊天总能引经据典,每说到我最近看了什么书,他总能冒出一句“哦,我看过。”然后就开始讲述他对书的看法了。
为了使自己在每次聊天过程中不会显得太过尴尬,上大学之后,我开始疯狂地阅读,以使自己的见识不至于过分浅陋。我以为,有了这一个学期的沉淀,应该有了相当的自信可以侃侃而谈,直到他问了我那句
“你听说过《人间失格》吗?”
“我知道,太宰治写的嘛。”我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脱口而出了,可是下一秒我就愣住了。因为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关于人物,关于情节,一下子竟回忆不起来。
我说了句“我还写过短评呢”,缓解一下突然间沉默的尴尬,慢慢地回忆起了当初我写的短评,慢慢地,关于那本书的一切也都浮现于脑海了。
或许,遇到像我这样情况的朋友可能不少。
我读过,可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
老实说,如果像我这样,慢慢地能回想起来,那还是万幸。如果连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那我只能很遗憾的说:“你可能读了一本假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了。如今特别流行的,就是每个人都在秀自己一年读了多少书,仿佛一年读不下100本书人生就很失败。
知识焦虑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大伙儿纷纷用西汉刘向那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当作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可又有多少人连这句话的出处都不知道?
疯狂阅读的人很多,可是有多人是真正用心在读,而不是为了掩饰自己无知的心虚?
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学霸小凯吗?从我认识他那天起,他就无时无刻不在读书。但我从未见他在朋友圈或者QQ空间炫耀什么,而每当我同他聊起书的内容时,他也总能言简意赅地介绍主要情节并附上自己思考后的理解。
我相信,他是真的把书读进去了。
白岩松说:“我们传统的文化教育教的不是讲故事,而是中心思想和主题汇报。”
从小学开始,语文课就教我们总结中心思想,为此我特地买了所谓的配套教材,上课前把中心思想背得滚瓜烂熟,总觉得这样就是把这篇文章装在脑子里了。上课站起来“信手拈来”,自带光芒,装得一手好逼。然后在老师赞赏的目光下,缓缓坐下。
初中时候的同桌很不一样,他执着于欣赏文章的细节描写,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表达对美的感受,那时候我觉得他low爆了。后来,我去了区里最好的高中。而他,去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如今我来到广金,和他已经失去联系。
对比这些朋友,我想我读的可能真的是一本假书。当我疯狂阅读满足我知识焦虑的时候,他们慢慢地用心沉浸在阅读的愉快里;当我秀书单炫耀阅读量的时候,他们细细回味书中点滴并理解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结果就是,聊天的时候,他们侃侃而谈起自己的理解认知,并告诉我他们是如何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的。
而我,只能尴尬地吐槽一句:“我可能读了一本假书。”
那读完一本书应该如何思考呢?我问过不少学霸朋友,方法各具特色,但都殊途同归。
多总结,多联想,多应用。
其实写书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文字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与思考呈现出来。而且很多时候一写,你会发现什么叫“才思如泉涌”,很多相关的联想会自动的向你涌来。
如果你要反驳我说:“妖鲸,你看你经常写短评,不也被朋友问懵了。”
那我得说了,一时想不起来说明我记得不够深刻,写得不够用心。但,我还是想得起来啊。
所以,我也是得继续努力,真正用心去阅读。不仅只是要想得起来,更要说得出来,用得上来。
希望你,看的不是一本假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