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李银河和王小波的故事。
有许多年轻人知道王小波的大名大抵都是因为听闻王小波书籍中有大量对性爱大胆描写,很多人拿他的书当“小黄书”阅读,毕竟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想要堂而皇之的讨论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如果只是大喊几声追求自由,或者对性进行赤裸的描写就是王小波的话,那未免也太肤浅了。
王小波是当代学者,作家,1952年生于北京,1997年逝世。小波的名声在生前其实并未大噪,反倒是在逝世二十余年后,他的思想和创作在年轻一代中流行起来,这也间接证明了王小波其实是走在时代前沿的。
他的读者戏称自己为“王小波门下走狗”,可见王小波的魅力非比寻常。
我开始接触王小波,既不是从他的杂文开始,也不是从他的小说开始,甚至我根本不知道他所写的书中所谓大量的性描写,起初,仅仅是因为被他写给李银河的情话所打动了,不经意间看到那本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
心里面想着,是怎样一个人能写出这么动听的情话呢?因此便去了解了王小波,了解了李银河老师,也了解了他们两位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
李银河老师称小波为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他们的爱情开始得比较有趣,王小波和李银河最初因王小波写的《绿毛水怪》而结缘,李银河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手稿时,她心中暗想:这是一个和我心灵相通的人,我和这个人之间早晚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所以当时李银河一直想见识一下这位王小波到底是何方神圣,她第一次见到王小波是去找王小波的父亲请教学问方面的问题,结果一见之下,原本的憧憬被完全打破了,她只觉得王小波长得可真够难看的,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也就没有了下文。
后来有一次两人闹分手也是因为李银河觉得王小波的长相实在是有点配不上她,甚至连李银河的妈妈也觉得王小波实在是太不好看了,那次把王小波气了个半死,写来一封非常刻毒的信,气急败坏,记得信的开头列了一大堆酒名,说:“你从这信纸上一定能闻到二锅头、五粮液、竹叶青的味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后头还有一句话把我给气乐了,他说:“你也不是就那么好看呀。”就这样,心结打开了,他们便又接着好下去了。
李银河回忆说,当年的她是根正苗红的有为青年,而王小波只是街道工厂的工人,而自己那个时候,也曾喜欢一个长相英俊的男子。
不过王小波这边,却是喜欢上了李银河,开始主动追求李银河,且攻势十分猛烈,第二次见面他便与李银河告白了,王小波觉得,世俗所谓重要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可以不要,正因如此,他才能不去顾忌许多外界给情感和婚姻设下的枷锁,只凭借着最真挚的情感就直截了当的追求李银河。
二人谈恋爱时,各自在不同的地方有着自己的工作学习,所以两个人一星期才能见一次,思念时便靠着写信交流,也因此世人才得以见到那个情话绵绵的王二,否则谁能想到那个离经叛道,对抗世俗的王二,居然有着如此柔情似水的一面呢?
那一句“你好哇,李银河!”触动了多少人的心?谁会想到把情书写到五线谱上呢?谁能说出把自己的整个灵魂都给你这样的话呢?
从两人的书信往来可以明显感觉到,起初李银河对两人的关系和未来有着许许多多的顾虑,但是所有的所有,都一点一点的被王小波化解了,大概这世上,任何女人都难以拒绝这样一个有趣到极致的灵魂吧。
两个人婚后决定不要孩子,因为觉得他们从彼此身上得到的乐趣已经足够多了。
自古情深不寿,这样的感情仅仅只短暂存在了二十年,二十年间,二人从未吵过架,红过脸。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病逝于北京。而那时李银河游学在外,连挚爱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
在王小波去世后,李银河老师不遗余力的将王小波的书信,手稿整理出版,才让世人得以见到更为完整的王小波……可以这么说,李银河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王小波。互相成就,看见那个常人看不到的对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爱情。
“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他的爱都只给了我一个人。我这一生仅仅因为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我又遇到了什么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的这份至死不渝的爱就是我最好的报酬。我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了。”在王小波逝世后,李银河这么说道。
浅薄的我解读这段话,大概就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