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与孤独
solitude and loneliness
读前思考:
什么是思想孤独?思想孤独和精神孤独的区别是什么?
前言
谈到孤独,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大喜欢的。孤独是一种情绪,长期的孤独对一个人来说,可能会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严重伤害。这也是我们常常对孤独的理解。但今天,我们不谈孤独对人精神和身体上的影响,而是孤独对人思想上的影响。
孤独的思想,往往是极端的思想。思想上的孤独,可能比精神上的孤独更危险。
孤独与孤独感
近几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孤独”,“抑郁”等词逐渐变成热门话题,孤独者越来越多,独居者也越来越多。参照美国的数据,从2004年到2014年,独居的年轻人比例从52%提高到了64%。中国的数据不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比例一定不小,并且数字在不断增大。当我们了解到这个消息后就担心,这些独居者会不会不开心,以至于变成社会的公害呢?
独居本身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没有任何问题。当今社会独居之所以会增多,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便利使得独居成为可能。社会各种服务业的出现使得一切都有可能。过去的生活需要两个人互相照顾,是你为我把饭烧,我为你打扫,现代社会的外卖哥钟点工,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一个人的独居可能显得更自由。独居的人可能很忙碌,但不一定孤独。
甚至哪怕这个人不跟人交往,也不一定孤独。因为根据研究发现,有些精神世界特别丰富、智力水平特别高的人,就是不喜欢和人交往。就像很多科研人员,比起繁华的闹市更喜欢到祖国的边疆长时间搞科研。
孤独的这个行为本身没问题,如果你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的世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孤独感”。如果你感到孤独,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信号,说明你这个状态不行了,需要改善。
《新科学家》杂志曾经有篇文章提到了一项针对15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认为孤独感和长期的不锻炼、酗酒、吸烟和肥胖对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它能使人早死的概率增加到26%。所以如果你感到很孤独,那么你得赶紧想办法改善,身心健康很重要。
对妈妈来说,你的身心健康很重要。但对于我们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总有一些事比身心健康更重要。
比如说思想健康。
“枯坐”
孤独对人的思想可能有两种伤害,第一种比较弱,大约相当于“良性肿瘤”,最多也就是让人变平庸。第二种则是恶性的,会让人变极端。
先谈良性的。
在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里,对独处这件事,说过一句和很重的话:
“如果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不能忍受孤独,他成年后就没有资格担负起需要郑重其事准备的工作。”
独处是对一个人注意力的考验。在跟人相处的时候,随时都有人和事吸引你的注意力,你几乎都感受不到注意力还需要自己管理。但是到独处的时候很多人就不适应了。他会觉得无聊,不知道干啥。
很多人用看手机和给朋友打电话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注意力,缓解孤独感,这就落下乘了。这就是契克森米哈赖说过的“不能忍受孤单”。
这样的人需要时时刻刻让自己忙碌起来。比如读书和学习,或者发展一项自己的爱好。总之不能把注意力浪费在不值得的地方。
但是,即使是这样,你孤单时把时间花在读书和学习上,你依然没有学会独处,因为你的注意力仍然放在了外部事物上。你不是在“和自己独处”。
那什么才叫“和自己独处"呢?以我之见,就是不需要外界信息的刺激,就自己呆着,无论是做白日梦还是正念打坐,总之是自己在头脑中跟自己对话,这个才是独处。
高手必须得有这个功夫。有个很形象的词叫“枯坐”,你能枯坐几分钟?
走极端
恶性的孤独感,会让人走极端。
牛津大学博士加法尔曾经研究过很多在西方长大、后来成为穆斯林恐怖分子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特征就是有强烈的孤独感,感觉被社会遗弃了。
那么为什么孤独会使人走极端呢?
加法尔在汉娜·阿伦特1951年的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这本书中,找到了理论根据。前面我们说了,独处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应该自己跟自己对话。阿伦特说,如果你面临道德困境或者其他的矛盾选择,你头脑中至少会出现两个声音,他们互相争论,这样你就是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的独处,有利于你更客观地分析事情。
但孤独可就不是这样了。孤独的人,可能头脑里只有一个声音。他丧失了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能力。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这个人看问题就只能看一面,他就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看问题都只看一面,当然就容易走向极端。加法尔举了个例子。一个中学生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这本来是个小事儿,就算老师批评的不对,也可能是一场误会。但是在一个走极端的人看来,这就是老师在故意针对他,他甚至能想到整个社会都在跟他作对。而如果这个中学生是个少数族裔,从小就被同学和老师冷落的话,这种感觉就更强烈。
很可惜,他身边没有人能帮他用另外一种思路去解读。
那这时候如果有个什么极端的意识形态正好在这个人面前出现,他就会感到自己找到了组织,想要把自己全盘奉献给这个极端意识形态。他就会丧失自我。
而恐怖组织特别强调极端。你要接受就全盘接受,不接受就全盘否定,不允许任何质疑,没有任何的中间地带。接受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接受。
结果就是从小在西方发达国家长大,平时一声不吭的人,最后变成了极端恐怖分子。
这才是孤独最大的危害。这不是身体上的也不是精神上的孤独,而是思想上的。
如果没有不同的声音跟你对话,你慢慢地变成头脑里只有一个声音的状态,就容易走极端。
总结与启示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里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形式的能力。” ——菲茨杰拉德
如果一个人头脑里一直都没有相反的想法,就会极端地行事。
可见,能听到和自己想法不同的声音,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啊!
所以,在你下次看到网络喷子以及身边一些人做出了让你不能理解的事时,你该怎么想,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