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有六种基本地形:通、挂、支、隘、险、远。
1. 通形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都是平原地带,往来通达便利。所以我来得,敌人也来得,谁也挡不住谁。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遇到这谁也挡不住谁的通形,如何作战呢?就是先占据视野开阔的高地,占据向阳面,并保障粮道的畅通,这样作战就比较有利。
“利粮道”,如何利粮道呢,就是在关键的要冲地方,修筑堡垒或甬道,把粮道保护起来。
甬道,就是两边筑墙的通道。
2. 挂形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形,叫挂。有去无回,就挂了。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遇到挂形,要看敌人有没有防备。他若没有防备,则出兵突然袭击胜他。他若有防备,我们攻击不能得手,就进退两难。
如果陷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只有三种选择,一是有援军来救,万事大吉;二是拼死一战,以图万一,但拼死的结局基本上是全部战死,否则那就不叫挂形了;三就得认输投降。兵法不教投降,是个大问题,该认输的时候不认输,那就只有送命了。
3. 支形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敌我双方处在隘路的两端,谁先出动,就对谁不利,这就叫支形。
比如两军之间相隔一个峡谷,谁去攻打,都要先经过峡谷,经过峡谷,就容易中对方埋伏。或者两军隔河对峙,谁要进攻,都得渡河,这就给对方半渡而击的机会,所以谁都不想先进攻。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遇到这种支形,敌人虽然利诱我,我也不出击。我们应引军离开,让敌人出击,出了一半我们出伏兵再攻击他。
4. 隘形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隘”,就是狭隘。“隘形”
两边高山,中间有谷,我若占了,敌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进来,我守住谷口,他就没法攻击我。
遇到这种地形,如果我军先到,“必盈之以待敌”。盈,就是满,像把水装满一样,兵力部署要把山谷填满。怎么填满呢?就是两头都要布阵。曹操说“前齐隘口”,阵地与隘口平齐。隘形一前一后有两个口,两个口都要与隘口平齐布阵,这样敌人才进不来。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如果敌人先占了隘形,盈之以待我,那就别去。如果他只占了一头,或者没占隘口,那咱们就攻进去。
5. 险形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险形”,就是险要的地形,易守难攻之地。我们如果先到达,就占领高处、阳面以等敌人来。这是要先抢占制高点。
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如果制高点被敌人占了,咱们就不打了,撤。
6. 远形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远形”,指敌我相距较远。敌我相距较远,兵力又相当,则不宜主动挑战。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军队有“走、驰、陷、崩、乱、北”六种必败的情况。这六种情况,不是天灾,都是将领的过错。
1. 走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双方其他条件都相当,却用十分之一的兵力去和敌人作战,那就一定会败走。
2. 弛
卒强吏弱,曰弛。
兵士强悍,将领懦弱,指挥不动,纪律松弛,叫“弛”。
3. 陷
吏强卒弱,曰陷。
“陷”,陷落。
将领很强很勇敢,士卒跟不上。将领说:“跟我冲!”他冲进去了,后面兵都没跟上,他就陷进去了。
4. 崩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崩”,崩溃。
小将对大将不服、怨恨,遇敌时,擅自率自己的部属出战,大将不能控制,这样的军队,就会崩溃。
5. 乱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将领懦弱,管理不严格,教导不明确,则吏卒没有规矩章法,出兵列阵纵横不整,横冲直撞,这叫“乱”。
“将领懦弱”,是没有威德。
“教道不明”,是没有方法。
“吏卒无常”,是军中什么职位都没有任职时间长的。就像一个公司,没有几个老员工,所有职位都是新人,谁也干不长,那公司不乱才怪。
6. 北
“北”,就是败北。将领不能判断敌情,用少数去打多数,用弱兵去打强敌,用兵也不懂得选择精锐,这就叫“北”。
这里关键是“兵无选锋”的“选锋”,用兵一定要“选锋”,把最精锐的士卒选拔出来,组成先锋队,像一把尖刀,插向敌人。
士卒参差不齐,不能混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勇健的没有得到重视,没有荣誉感,没有战斗欲。疲弱的呢,天塌下来有高人顶着,上了战场,他躲在强者后面,出而不战。所以兵法说,兵无选锋,就要失败。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判明敌人企图、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制定用兵计划,这是上将之道。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有胜的把握;不懂得这些道理的,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根据实际战局发展情况,如果己方有必胜把握的,主君说不战,也可以战。如果己方必败的,主君说必战,也可以不战。这还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所以,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一切只为保护民众,真正有利于主君,这才是国家之宝啊!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抚养的婴儿一样,就可以叫他们一起去跳深溪(冒险);对待士兵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赴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如果只知厚待而不能指使,一味溺爱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也不能治理,那士兵就成了骄子,没法使用了。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
这是知己,不知彼。知道我军能打,不知道敌军也很强大,不一定打得下来,那胜算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知道敌人有懈可击,却不知道我们自己的部队不行,不一定能拿下来,这是知彼,不知己,胜算还是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我军能打,但不知道地形不可以打,还是只有一半胜算。
这是说知己知彼还不够,还要知地形。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所以懂得军事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变化无穷。
行动之前都看透了,想透了,所以不会迷惑。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所以知己知彼,胜利就没有危险;懂得天时地利,胜利就有完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