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不通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提到了穴位就不能不提一提经络。
经络,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保卫机体,抵抗病邪,对来自机体的内外环境的刺激,通过经络体系的应答反应,以维持和协调机体内各脏腑器官之间的联系,以保持整个机体适应和平衡外在的环境。
经络是机体内气血运行的重要通路,经络系统是所有脏腑器官组织所需营养物质的运送通道。气血是运送养料的物质基础,气血的运行通过经络来弥散。经络能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我们一起看看黄帝内经中讲的经络终结的表现。
先看原文: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解读:
黄帝问道:请你告诉我十二经气绝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太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两目上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掣,面色发白,出绝汗,绝汗一出,便要死亡了。
少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耳聋,遍体骨节松懈,两目直视如惊,到了目珠不转,一日半便要死了;
临死的时候,面色先见青色,再由青色变为白色,就死亡了。阳明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口眼牵引歪斜而困动,时发惊惕,言语胡乱失常,面色发黄,其经脉上下所过的部分,都表现出盛燥的症状,由盛燥而渐至肌肉麻木不仁,便死亡了。
少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面色发黑,牙龈收削而牙齿似乎变长,并积满污垢,腹部胀闭,上下不相通,便死亡了。
太阴经脉气绝的时候,,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常欲嗳气,并且呕吐,呕则气上逆,气上逆则面赤,假如气不上逆,又变为上下不通,不通则面色发黑,皮毛枯樵而死了。
厥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胸中发热,咽喉干燥,时时小便,心胸烦躁,渐至舌卷,睾丸上缩,便要死了。以上就是十二经脉气绝败坏的症候。
因为经脉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又和脏腑有络属关系。因此,可根据征候及其出现的部位,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只要通过经络给我们的信息,去判定身体有什么异样,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让专业人士将身体进行调整,就可以很方便地为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解除或缓解病痛。
希望更多朋友学习起来,让祖先的智慧借助中医之光惠及更多生命!「求医不如求己」,了解养生知识,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实践者必受益!
对于中医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不迷路。
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