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陪伴儿子,教育儿子,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反省和再造。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故事和道理中,一定得有一些最核心的东西,可以指导一个人走好今后的路。
我认为,也许下面这两条原则,对我和我的孩子来说,才是最基本的。
1、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学会说话、走路开始,就要养成这个习惯。
很多事情,如果从小就被父母长辈给代劳了,这个孩子长大后,会走得很艰难,甚至于一路都要父母支持,托举着,否则自己永远没有办法真正独立自强。
幼儿时,就要学会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从喝奶,吃饭,洗脸,刷牙,收拾玩具,整理绘本漫画;
上学后,要专心听课,认真学习,提出疑问,找到答案。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
工作后,自己的专业技能要自己去学,去练,去精进。自己的人际关系,要靠自己去判断,去选择,去维系;
这些事,看似简单,真正做好,而且要做到位,其实并不容易。
它其实背后有一个潜在的标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对做好。”
因为,如果做一件事,非常敷衍,潦草,随意,其带来的习惯后果会更可怕,甚至还不如不做。很多豆腐渣工程都是这么来的。
一条河流上,原本没有桥,大家无非要么划船,要么绕道。等这地方有一天建了一座豆腐渣工程的桥梁,那未来出了问题,有可能就人命关天了。如此,这桥不如一开始就不建。
能在人生这三个阶段,把自己的事努力做到极致,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就会十分过硬,做人做事的地基也必将十分坚固。
2、不给别人添麻烦。
如果说上面的第一条是做人的地基,这条就是做人的承重梁。
简单的事,人们做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和压力,一旦遇到困难,大家第一时间脑海中冒出的想法是什么?
是自己重新审视问题,再围绕问题找解决方案?还是直接求助他人,将问题和盘托出,寄希望于别人身上?
如果是前者,那就太好了。自己审视问题,再通过查阅资料,复盘思考,总结出核心问题点,再开始行动,经结果验证后再做出下一轮判断。这个过程中,可以就某些问题点,找到自己身边的能人专家,虚心求教,再返回来,自己继续行动。
最怕就是省略了自己思考,行动这个过程,直接把问题抛向他人,索取结果。如若这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无异于求神拜佛,焚香祈祷…自己也许不久后就会面临失望甚至绝望。
因此,这条原则,是我们的脊梁骨,是我们的承重梁,如果没有这份骨气和精神,做人做事,是永远做不出好成绩的。
我把这两条原则作为我和孩子的指导方针,我们这一生才能越活越精彩,越活越明白,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一句话: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