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霍尔》是伍迪·艾伦的代表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影片的最终成型竟然是因为阴差阳错——伍迪·艾伦本来准备将它做成一部谋杀片,结果他发现爱情故事更好看,于是重新剪辑成就了这部佳片。
今天和各位一起回味这部经典之作。
神经质的“成人”小孩
6岁的男孩不做作业辩称是因为宇宙要大爆炸,一个月连吻女孩两次还和老师争论性意识。遇到这样一个神经质的儿子,艾维·辛格的母亲着实有些着急。虽然母亲万般担心,艾维居然健康地长到了40岁,而且还离了两次婚。
此时的艾维已经成了颇有名气的喜剧演员,但仍然不改神经质的本性:看电影必须从头开始看,晚了几分钟生死不进影院;对别人说什么都不能忍受,直接把原著作者拉出来和人家辩论;无端指责别人蔑视自己是犹太人,有强烈的被害妄想症……
心向往成为歌星,在大城市里生活。艾维和安妮在打网球时相识,俩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艾维为了让安妮走出自卑心理,出钱让她去看心理医生、读大学,最终让安妮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歌星。按理说俩人的感情应该越来越好太对,然而俩人的恋情竟然在此时走到了尽头。
超戏谑的表现方式
《安妮·霍尔》全片中大量采用了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除去对艾维和安妮爱情的描绘,大部份采用了时空交错、内心直白等方式来讲故事。
40岁的艾维穿越回小学,和6岁的艾维一起同时出现,责问老师为何惩罚自己亲吻女同学。在电影院排队买票时,因为听不惯后面一个男人的话,直接把原著作者拉到现场仲裁对错。和安妮一起回到她的第二段恋情,现场评价安妮的男友和那时的安妮。
类似这样让人不断跳出、跳进电影剧情的场景还有很多,特别是大量采用现在和过去的时空交错,对人生瞬时的回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讽刺的效果。让观景者应接不暇,却又仿佛亲身参与,让人充分体验到一种疏离的戏谑。
当然,最大的戏谑其实来自于整部电影的剧情。艾尔维和安妮从彼此的喜爱到交往过程中发现彼此的不同,为了能继续相爱下去,俩人选择了改变。艾维尔让安妮去读大学,去看心理医生,让安妮走出自卑阴影,安妮也成为了艾维尔心中最棒的女人。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成长后的安妮却离开了艾维尔,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
现在有种论调,最好的婚姻是共同成长。可以想象俩人相互鼓励,一起努力获得人生的成功,最终成就了彼此——这是多么令人看振奋的一幕。然而,实际上更多时候是一个人成长得更快,而另一个人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跟不节奏。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不断成长后,成长起来的人却抛弃了当初的那个人。
本片无疑是对这种论调最好的讽刺: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这世界上也没有能统一步调的婚姻。包容与尊重,理解与支持才是最好的婚姻状态。
无处不在的反讽意味
在伍迪·艾伦影片中,对现实的讽刺一直不曾被放弃,在这部电影中也不例外。
刚开场,艾伦一句“人生虽然充满孤单寂寞冷,但我们却嫌它太短”的独白就给整部电影定了调。相比其他影片,大量使用笑话和一些看似哲理的话来进行反讽,是艾伦在本片中喜欢用的手法。片中多个看似无趣的笑话实际上都是对当时流行病的讽刺。当然,它们对现在的社会也有用。
特别是在片尾,一个笑话更是切中了现代爱情的功利性质:
This guy goes to a psychiatrist and says,"Doc,my brother's crazy.He thinks he's a chicken!"And the doctor says,"Why don't you turn him in?"The guy says,"I would,but I need eggs."
有个家伙去看精神病医生:“医生,我兄弟疯了。他以为自己是一只鸡!”医生说:“那你怎么不把他带来?”那家伙回答说:“我是想着带他来着,可是我想吃鸡蛋啊!”
Well,I guess that's,now,how I feel about relationships.They're totally irrational,crazy and absurd.But I guess we keep going through it because most of us need the eggs.
我想这就是我现在对爱情的感觉。爱情完全是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但我们还是经历这一切,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想吃那些鸡蛋。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完美爱人,获得完美的爱情,并借此获得完美的生活。因此才有艾维这样的人期望通过改造别人成全自己,然而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本末倒置,即使改造成功那人也会像安妮一样离去。
没有谁能够成就别人的完美生活,也没有谁愿意成就别人的完美生活,只有靠自己去努力、去改变、去追求,才能获得理想中的完美生活。而到那时才会发现,爱情其实只是这份完美中很小的一个部份。
注释:《安妮·霍尔》(Annie Hall),导演伍迪·艾伦,1977年美国出品。
(全文完,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