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每天都会教孩子认识一些新的字,今天教的是“被子”两个字。第二天早上,老师就点名小明回答问题,老师问小明,这两个字怎么念啊。小明呆若木鸡的回答不出来。老师还是非常有耐心的启发式提问,“小明,你们家床上有什么啊?” 小明若有所思的回答,“有我妈妈”,“那你妈妈上面呢” “有我爸爸”。老师的脸色开始不好看了,有点生气的问到你们家的被子呢?小明带着哭腔的回答到,被子被爸爸妈妈踢到床下去了。
孩子可能真的并没有想到很多,他是很认真的在回答问题,不料刚好被老师的问题带偏了;老师也没想到孩子的答案这么匪夷所思;简友们或许在想说这个故事是个荤段子。但是我想说的是:
做为父母,我们是否能够学会放低身段,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只有蹲下来,才能站在孩子同样的高度,和她一样的去看待问题,认识世界。而不是以我们认为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首先我们应该必须保持对孩子的真诚和公平,平等。例如作为父母天天抱着手机打游戏,却要求孩子不要打游戏。不能老是抱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拿她和其他孩子进行对比。那如果孩子拿你和马云马化腾比较,你为什么不挣那么多钱。自己先做到了,再去要求孩子做到。
其次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她的世界”。孩子很多时候要求的只是父母的关注和陪伴,而不是父母认为的我已经给了你最好的物质条件和玩具。父母或许会觉得我上班挣钱已经这么辛苦了,你却还不理解父母和好好听话读书,孩子的行为只是想要获得父母的关注。孩子的关注点也是会随着年龄的成长会变化,三五岁的时候就喜欢看光头强,动画片,六七岁了女儿喜欢看巴啦啦小魔仙,再大点,你拿棍子打着她也不会看这些了。父母在发火之前先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思考和表现。
最后我们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还在女儿二三岁的时候,我很生气每天女儿都不喜欢吃菜,天天都是吃一点点白饭,偶尔吃一点点菜和肉,女儿一定是要先闻下菜是否合口味,才会决定是否要吃。我实在是生气和担心她的营养不够。(后来我妈还开导我说,我的小时候也是不吃肥肉,午餐肉,还有青菜,为此还挨了不少打。)我也慢慢理解我认为好吃的东西,可为什么孩子却这么挑食,是因为没有理解孩子的味蕾。
再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很容易就拿着成人的标准去看待孩子,这些事情这么简单,父母都已经讲了几次,为什么都做不好呢?(后来冷静想想,自己小时候可能还不如自己的孩子,爷爷奶奶可能讲的次数更多,自己还是没做好。)多蹲下来,和孩子聊聊,她们到底想要什么,她们为什么不愿意做好。或许多沟通几次,我们会惭愧地发现其实很多时候,真的是自己没做好,却不愿意看见自己的错误,反而怪责孩子,这就是造成孩子青春期反叛的重要原因。
孩子的过错就是父母的折射,从孩子的错误来反思到底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