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豆包出人意料地抵抗住中午的浓浓睡意,安安静静看了一个半小时的<岗仁波齐>,后面几度要走,又几度流连,上上下下坐在台阶上看完了后半个小时。
本来想在电影院哄睡自己偷得半日闲的亲妈终于意识到这部电影似乎真的可以带孩子来看看。
这是一部电影,乍一看好像纪录片。
首先,丰富开阔的场景。电影呈现了西藏四季的壮美,雪山草甸桃林成群的牛羊,其吸引力和视觉的输入质量毋庸置疑。
其次,舒缓的情节。电影整体剧情的推进很慢,一直悄无声息的,很少的语言,自然的收音。把藏人的信仰默化在生活中不急不缓的呈现。
两个小时,唯一需要捂住眼睛的是开篇不久的杀牛,但也只是手起刀落点到为止,没有赤裸的血腥。不过豆包依然很诧异的问,牛怎么突然不见了?我不想解释,茬过去了。
其实,比较紧张的两个情节一是遭遇山石滚落,二是翻车。但导演没有进行任何的夸大和强调,只叙述了一个过程,对于孩子是个意外却也不突兀,很容易接受。
再有,足够的安静。语言和音乐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过分的渲染,大多数的放映时间里,能听到的只有喘息声,风雨声,公路上的车辆呼啸而过的声音,再有就是磕长头的手板碰撞的声音。这正是带着孩子看电影我最想要的,再可爱的动画片也免不了一惊一乍,在影院看声效变得特别刺耳,纪录片就会好很多。
而至于信仰的主题,我选择回避。我说咱们以后也去西藏吧,他问,需要磕头吗。我答,不用啊。 他又问,那姐姐怎么磕头呢,我也想要。我只好说,我们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是必须磕头,当然你可以自己决定。明显的应付。
在影院,能够亲子共享的片子真的很难得。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