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家庭系统排列这个概念,是去年在妙妙屋儿童之家的父母沙龙上,王老师介绍的。第一次参加家庭系统排列的工作坊,是妙妙屋儿童之家的王老师引导的。
百科上对家排的解释为:“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家庭治疗方法,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研究发展起来。通过现象学探究问题的引发根源,呈现隐藏在现实背后的影响因素。多应用于家庭治疗。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从事蒙氏教育的学校,为什么会给家长朋友们开家庭系统排列的工作坊,而不是教爸爸妈妈们如何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何家园共育,或者讨论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那是因为选择蒙氏教育的家长多数是重视育儿和教育的,他们强大的大脑能让他们很快学习育儿的方法,观察到孩子或者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但是往往却落实不了。不是因为家长的执行力不够,而是潜意识中的抗拒和不接纳。孩子是爸爸妈妈的一面镜子,只有家长的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从而教育好孩子。
王老师设置这个工作坊的初衷,就是“育儿先育己”,真是用心良苦。同时,我也更加发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和工程。
一天的课程下来,我对家排的理解用关键词来形容的话,包括:现象学、序位、代表、爸爸、妈妈、孩子。也真正体会到了“育儿先育己”的重要性。
现象学和序位
中国的家庭由于小孩儿照顾等原因,三代同堂的比较多,但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实际的排列顺序都不一样。通过排列出来的位置这一现象,可以推断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像第一个案主,通过她排列出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位置,王老师可以看出在她的家庭里面,老公说了算,爸爸的地位很低,妈妈很辛苦,什么都操心,但是她心理有很多情绪。通过代表们的自由移动,选择自己舒适的位置后,大家相对和谐。
实际家庭成员之间正确的序位是,爸爸妈妈在自己的孩子后面,支持孩子。如果成年的孩子在爸爸妈妈后面,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爸爸妈妈接受这种状态,但是这个孩子将会很累;另外一种是孩子接受这种状态,爸爸妈妈将会很不舒服。
虽然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家庭能达到完全正确的序位,但这是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爸爸妈妈
王老师说,整个家庭系统排列理论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爸爸妈妈”,任何问题的本质都可以回到爸爸妈妈这两个角色身上。其中一个很温柔的妈妈说她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很好,但是在家里会忍不住去控制老公和孩子,她知道这样对老公是一种伤害,但是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在现场的体验中,发现原来她对老公的控制实际来源于对自己父亲的不认同和不接纳。
只有先处理好与爸爸的关系,才能解决她对老公和孩子的控制问题。
育儿先育己,是一条痛苦但很值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