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阅读Day2
今天阅读的内容是本书的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我们平时的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种语言和表达方式被作者称之为“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分为四大类。
道德评判
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而道德评判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比如: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是我们自己更在乎细节,那对方就变成是“粗心大意了”。但这样的评论却极有可能招来敌意。就算他们接受这样的评论,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需要和感受,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反思自己:1.我有时想多得到一些老公的关注,多得到一些体贴,而老公并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做,我就觉得他太不关心我,不浪漫。
2.朋友做饭炒菜时,跟我的顺序不一致,或者认识不一样,那他就是不专业。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反思自己:
1.对孩子:现在通过一些育儿知识的学习,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这一点,我表现地还算良好。但反思一下,还是会时不时蹦出一些比较的念头,比如看到邻居家孩子都会背好几首古诗了,我家还不会;邻居家孩子都会数数了,我家还不会……冷静下来,反思一下,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不是相同的,就好比原来觉得涵宝怎么还不会说话,而现在那张小嘴嘟拉嘟拉地说的老溜了。
不焦虑,不比较,给足孩子时间,相信自己的孩子。
2.对老公:经常和别人比较着说我老公。比如别人家的老公早上起来做饭,你都不做;xxx夜里都能起来哄娃,你还睡嫩死等等,这也就造成我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生闷气,从而闹的不愉快。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富有责任。人们会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喜不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这种表达方式就淡化了个人责任,我们就在试图回避责任。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写教案,写分析,写总结……各种任务,有时候就会说:“真不想写,可是又不得不写,因为要检查呀?”这样其实就是在逃避责任。
换一种说法:“我要写这些东西,因为写教案,才能帮我梳理一边一堂课要教授的内容啊;写分析,才能理清问题出在哪里啊;写总结,能帮助我进一步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你提出各种要求,却无法强迫别人按你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
反思自己: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对孩子的态度中。比如到了该吃饭的时间,非要吃零食,有时候情绪不好了,我就会威胁到,你如果不xx,一会儿你就不能xx。或者让孩子穿鞋出门,他不穿,我就会威胁到,你再不穿,妈妈就走了。
在今后的生活中,提醒自己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注意别人的感受,用有爱的语言去和孩子、老公,朋友自己其他人进行沟通。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生活中的你呢?又是什么蒙蔽了你心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