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部分内容如下:
你是否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注意不是“觉得”,不是“希望”,甚至不是“相信”,而是“笃信”(即,120%地相信);不是“也许能”,而是干脆清楚的“能”。若你不是“笃信”,只是“希望”,只是“觉得”,那后面的“能”就只能变成“也许能”,或者变成干脆清楚的“不能”了。若你不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那你也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为什么是120%地相信?你要相信到这样的地步:即便有人打击你,打击掉20%,你依然100%地相信。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的的确确“争扎”过,却和那些从未“争扎”过的人下场一样呢?解释很简单——“争扎”得不够。
当我看到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被抽了一嘴丫子,完全就是在说我,我就是那并不笃信自己能变成更好的自己,“争扎”得还不够的人。我曾经说过,我做了那么多、努力了那么多,如果还不成的话,那也没办法了,其实这只不过是为“不愿意付出更多”找借口罢了,以小搏大、妄想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这是成长路上最为致命的想法。
在每个领域,都有前人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方法论,那些可操作、课重复的方法论,只要按照那些具体的方法耐心地做,总会做好做成,自己没做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自己没“争扎”够。比如学开车这件事,怎么踩油门、怎么控制离合器、怎么倒车入库、怎么半坡起步,都是有相应的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只要按照方法勤加练习,一定能从起初的笨拙到熟练开车的蜕变。
其实回顾写作这件事,之所以嫌弃自己的笨拙、嫌弃自己写的不好,因为太贪心,企图用少量的训练就能写出好文章,而且也没有耐心,写了几个月发现还是没有特别大的进步,差点就放弃了。写得不好就不写了吗?工作忙就不写了吗?我心里还有另外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观念,等有时间、精力了再练习,其实自己心里清楚,即使真有了时间也不会练习,因为练习与否跟有没有时间、精力的关系真不大,跟它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有关,如果觉得它不重要,哪怕有再多的时间、精力它都会被安排到非常靠后的位置乃,至于最终因为忙其他“更重要”的事而没时间去练习它。
为什么写作很重要?因为写作是为数不多的能把自己同一份时间卖出很多次的少数途径之一,这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最简单(简单可不代表容易)的一条路,干嘛不走呢?如果说财富自由是“不再为了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那么能力自由就是“不再为了习得技能而争扎”。因为已经熟练了、运用自如,没必要再花时间从头开始,没必要再“争扎”,这也是一种自由啊。
如果我总在未获得“运用自如”的能力之前放弃,就永远不会尝到“自由”的味道,高手和你虽然都在看同样一本书,写同样一个主题的文章,但对于高手来说,这只不过是轻微的难受,就像你和职业运动员举同样杠铃的区别。现在总算明白了,只要是可习得的就一定能够习得,跟天赋什么的没多大关系,没习得只能说明“争扎”还不够。细思极恐,如果不能在一项技能上获得自由,那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你得重复学习同样的旧东西,也就意味着你没办法腾出更多的成本来学习新的技能,一辈子就那么长,如果不在早年学会更多的技能,那么越往后能学到的只会越来越少......
之前“争扎”的策略是短时间内的大量训练,但最终还是被证明一口没办法吃成胖子,不过是没耐心罢了。刚开始速度很大,但持续的时间并不久,最终的总收获自然不会大到哪里去。理性人追求的是人生路程总量的最大化,要速度,也要时间,有耐心,学会延迟满足。
做不到,只是“争扎”不够罢了,要笃信能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