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电影清单中,《嫌疑人》应该放不进“好电影”这个文件夹中,节奏感不强,时间太长,用力太过;飙车戏动作戏拖沓不利落;某些配角们的行为不符合前期铺垫的人设,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
可是,主角是孔刘啊。他是《熔炉》中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世界不改变自己“的的仁浩老师;他是《釜山行》中一开始自私冷漠,但在和僵尸血肉撕斗中最后迸发出人性大爱的父亲;他还是最近被刷频的那个孤单而灿烂、深情而浪漫、洒一地狗粮的《鬼怪》。
孔刘是那种,一开始,甚至你还会觉得有点丑(不信可以去调查下当年《咖啡王子一号店》多少人因为嫌弃男主而弃剧的),但却是越看越有味道的演员,比如说他的眼睛。对眼睛干净有两种,一是“本来无一物”的干净,二是饱含内容的干净,前后两者的区别就像“简单”和“简洁”的差别。孔刘在《熔炉》,在《嫌疑人》的最后,眼睛里就出现了这种东西。
这部片子,豆瓣评分7.3分,我给了五星,其中1星是因为孔刘,另1星是给影片的最后3分钟。如果没有最后3分钟,前面的2小时可能毫无意义。就像白茫茫的一片雪,蔓延到天与地的边际,视线没有着落点总觉得有些空缺了点什么,突然几支红梅跃然而出、凌然立于这天地之间、落进视线之内。这3分钟就如雪中红梅。
影片的最后,孔刘来到了他女儿被拐卖的村庄。他的妻子无辜被杀,他从来没见过女儿。z在此之前,影片用难得的暖色性片段交代了背景,孔刘在寻仇路上,梦里出现的回忆,大着肚子的妻子,站在院子里,细碎的阳光洋洋洒洒,她笑靥如花,温柔的抚摸着肚子,对着还未出世的女儿和站在一旁傻笑的孔刘说,“多说说爸爸的故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能认得出来,长大了就不认得,可是小时候能认得出来。所以,在讲很多爸爸的故事听呢。看的见吗,爸爸来了,爸爸来了。”
孔刘就这样站在了金灿灿的麦田里,风吹麦浪,眼睛落在了一个斜背着箩筐、头发蓬乱衣服和小脸脏兮兮的小女孩身上,准确的说是背影上,因为小女孩在往前走,远离孔刘的方向。
然后小女孩突然微微侧身,转过了头,眼睛互相对视,相比较孔刘含有几丝寻觅几丝求证的眼睛,小女孩的眼睛里平静而漠然。第一次对视是短暂的几秒。
之后小女孩转过身往前走,走了大概六步又回头,比第一次转的慢一点,比第一次转的角度大一点,然后站在那里,眼睛里掠过几缕涟漪,嘴角细微的往下撇了一小撇,孔刘不自觉的身子前倾,想往前走却不敢靠近,眼睛里是确定和迫切,眼眶开始变红、泪水藏于眼眶。第二次对视比第一次略长些。
小女孩依然继续往前走,大概又走了六步,开始侧身转过头,孔刘欲言又止、有泪在脸上静静的留下、眼神里是期待和欢喜还有忧伤,小女孩定定的站在那里,眼睛开始灵动起来,突然像是读懂了一切,将身子全部转过来面向着孔刘,往孔刘走了一小步,嘴角一撇,眼睛里终于出现了小孩子看到亲人之后才会敞开的委屈,孔刘泣不成声,是愧疚和自责,爸爸来晚了。小女孩此时已经是完全敞开,流露出更强烈的感情,爸爸来了,爸爸终于来了。这时候孔刘呈现了整部影片中最难得的一次笑容,即使五味杂陈混杂着眼泪,却也是最坚定的,说着,爸爸来了。
这三次回头,是表情特写,没有一句话,任何言语在此时想必都是多余的。
言语终究是太容易做伪的东西,不止是在酒桌上。所以有些人喜欢喝茶,是因为喝茶时,经常出现的沉默不让人觉得尴尬,比如一壶水放置在炉子上,等它发出咕噜咕噜的烧开声音。话不多更不需要密,慢慢的讲,谈一切日常可能会被吐槽虚伪或者假的话,慢慢的体会,体会一个眼神背后的一切。
最后一段,和此文无关。马上到情人节了,前几天给几个好友发了命题作业,谈谈能呈现出你心目中爱情的样子的电影,没想到这几个朋友竟然出乎意料的认真,不仅特地去重温了一些电影,还每人发我一大段近1000字的想法。我会在后续的推送中陆续推出。
如果你也想加入这一话题,也可以留言哦,聊聊哪一部电影,是你心目中爱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