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待孩子既要温柔又要讲原则,
对他们犯的错也必须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非常注重你的批评引发的“内疚”和“羞愧”这两种情绪。
每个孩子在犯错后,都会产生一些内疚感,即使你不批评他们,孩子也会试图想办法去弥补他们的错误。
比如,哥哥为了抢糖果把小弟弟推倒了,惹得弟弟哇哇大哭,只要是家长在旁边皱皱眉头,做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哥哥其实就会感到内疚。
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斗争,很有可能会把糖果还给弟弟,并且还会做出安抚的动作。
心理学家发现,内疚感是孩子们自我反省的一种心理机制,而且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但是比起内疚,更强烈的一种自我评价情绪叫作羞愧,一旦他们产生这种感觉,就会非常明显地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所以,感到内疚的孩子会去弥补错误,而感到羞愧的儿童会极力去掩饰和否定错误,并且不愿意承担后果。
这也引申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每一次犯错中,通过自我反省来变得更好,那你要做的就是用所有的教育行为引导内疚感,而不是引发羞愧感。
如果每次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都喜欢用定性、贴标签的方式去刺激他们,比如说:“你这个小骗子,又骗妈妈。”或者“又迟到了,你怎么像个‘老油条’一样!”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说:“没有!不是我!你才是!”他们不会做任何改变。
引导内疚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就是让错误结果自然地引发孩子的内疚感。
比如说孩子把家里的盘子打碎了,很多幼儿都会有自己去把盘子拼好的倾向。儿童的道德是高于成人的,所以,即使你不批评,他们也会很自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