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开始活动,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铜梁文化”,从夏商至现代的几千年时间里,这里发生了无数的奇闻轶事,也孕育出了巴渝文化,而“重庆”其名,也是经过了不断演变,直到宋代,才最终确定下来。
重庆此地,在商朝至周朝时期催生了巴国文明,至巴国被灭,秦统一全国,分天下为36郡,巴郡就为其一,此后,“巴郡”也几经更名、复名,其中历史事件错综复杂,自不必多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则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至隋朝,隋开皇元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重庆由此有了“渝”的简称,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渝州”在唐代自此延续。
宋代时,渝州先后属西川路、陕西路、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禅位于宋光宗,光宗为孝宗第三子,封恭王,其封邑就是恭州;按宋代制度,由宗藩入承大统者,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为府,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故同年8月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对于“重庆”名称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合取比邻两地的地名为名”,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恭州”介乎其间,故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