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当了妈妈,有了宝宝之后,就无法做整理了。因为“熊孩子”时不时就会来捣乱,增加整理收纳难度,但其实这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
在日本的儿童教育中,有“食育”“智育”和“木育”等对于我们全然陌生的概念。而在2015年的时候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收育。其概念是教育孩子收拾物品的重要性,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习惯。例如,不管是上学还是出远门,日本的小学生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要求自己整理书包和行李;在学校,吃完饭后,学生需要自己整理餐具、收拾餐桌,等等。
对此,哈佛大学的学者也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孩子学会整理收纳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01 未来的选择增多
认识大量新事物,能够增加小孩未来的选择,丰富孩子们的人生。然而,如果在塞满杂物的家里,是无法解除到新的信息和知识的。甚至连必要的物品都会被埋没,无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只有整理收纳,家里腾出更多的空间,才会更有助于激发小朋友们的无限可能性!
02 无论玩耍或学习都需要空间
契机是各式各样的,其中一个就是与新东西相遇的契机。举例来说,在还有空间的书架上,随时都可以摆放新的书籍。所以,在周围创造出可以接收新事物的空间,不但能让小孩每天接触更多事物,还可以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
而画画、写作等培养创造力的游戏,都先要有一个场所才能开始。比如,当你看书时,书桌周边越是整齐,越容易集中精力,效率也会提高。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同时还可能开发出意想不到的才能。
03 体贴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精神
整理还能帮助孩子变成熟,利用这个整理的过程,让他有机会贴近生活。有了整理的习惯,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去想象更进一步的状况,譬如“如果东西摆在这里不收起来,会不会妨碍到别人”“这两个大小不同的物品是不是应该分开摆更合适”……就这样,渐渐的他们就会学会为家人、朋友等周遭的人着想,形成体贴的性格,懂得关心长辈,爱护幼小。
04 管理物品的习惯
当新物品出现时,会先固定收纳位置,再思考如何收纳。这样的习惯能够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将来在学习或工作上发生任何问题时,这样的思维习惯也将成为应对问题的基础。此外,我们大多数人都曾因翻遍整个屋子也找不到东西的情况而伤脑筋。如果从小就养成整理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不比再受这类问题的困扰了。
所以,不要觉得你的孩子还小,正因为小,才要早培养。可以从今天开始,每天花15分钟,教孩子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