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曾国藩的名字是初中历史课本上,他与李鸿章等人推动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并支持派遣留学生。
第二次了解曾国藩是2019年抖音刚兴起他家书书籍风靡一段时间,我带着好奇来到微信读书听关于他的书籍《曾国藩发迹史》,一发不可收拾,听完了一遍又一遍。
听完这书后我提炼出的关键词:超强意志力、吾日三省吾身、重视子女的教育、以身作则
我看本书曾国藩传核心内容:越笨越努力、学做圣人、创立湘军队伍、
曾玉屏不务正业,后深受身边人的影响,发誓非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当官。年三十五岁开始种地,艰苦奋斗了十几年从普通的中农变成家境殷实的小地主。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晨,湖南湘乡县荷叶塘,曾国藩和曾麟书一起出门赶考。曾麟书从十几岁开始考场,年过四十头发花白两个秀才都中不了。曾玉屏是曾国藩的爷爷,看到自己儿子没希望中举,把希望寄托在曾国藩身上。
越笨越努力
曾国藩和他爷爷曾玉屏一样身上有一股天生的崛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他是前期读书很笨,但是他越笨越努力,心态坚定,目标不转移。他小时后读书特别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不睡觉。有一天黄昏,他坐在书桌前背《岳阳楼记》,有一小偷潜伏他家,爬到房梁上,准备等这家人睡着,下来偷东西。小偷在上面睡了两觉,醒来一看,曾国藩还在那背书。听来听去了,小偷都背会了,曾国藩还没背会。到后来,小偷从房梁跳下骂他,就你这么笨拙,还读什么书。小偷把这《岳阳楼记》从头到尾背一遍,然后生气扬长而去。
科举考试7次后中举,后仕途连续官位步步高升。
学做圣人、自我管理十二条
曾国藩入京为官不久之后,他陷入了自卑当中,因为京城翰林院汇集当时全国的精英。翰林院里,他见到了很多气质风度,和他以前湖南结识的完全不同的读书人。这种气质叫做,学者风范,大儒本色。反观他自己是一个典型的湖南土包子,一口难听的湘乡土话,长得土头土脑,穿得也土里土气,最重要的是读书读的少。
曾国藩有有三个毛病:第一,住在城南菜市口附近,清代的刑场,他隔三差五和朋友一起去看杀人。第二,为人傲慢,说什么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听不进不同意的意见;经常和人发生冲突,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第三,是“虚伪”,在社交场合顺情说好话,发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赞美,而且还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他自己认为还有一大确缺点:“好色”,爱看美女。有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妾长得漂亮,借故到朋友家,聊了一会儿,再三强迫让朋友把妾领出来让他看看。看到小妾,又和人家开玩笑。
三十而立,他三十岁那年突然醒悟,这一年他决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志学做圣人。
他写信告诉弟弟他的已经立定终身之志。他与人为师请教唐鉴如何自我管理,告诉每天写日记。他开始写日记,一开始不连贯,不能一直坚持,接着是记流水账,后面是日记中对自己提出要求并践行。道光二十二年,开始效仿倭仁写日记,开始每天反醒自己的言行举止且自己制定每天基本完成安排: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他自己还主动将写的日记给朋友看,让朋友指出不足之处。他一生都坚持写日记。他一生的中每天都自省,自己写下了自我管理十二条箴言。作为后人,我们从他的事迹从可以学习到一个伟人都自己独特之处,且善于自我反省。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一直坚持执行,可想毅力和信念有多强大。
创立湘军队伍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挥师北上,湖南湖北各地,纷纷糜烂。咸丰帝情急之下,命各地在籍官员,协助地方官兴办“团练”。在长沙,他展现国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做出政绩。但是动到他人的奶酪,他被排挤。清朝政府军队的腐败,让曾国藩看不到国家的未来,为了挽救国家存在之际,咸丰三年(1853)他到达衡阳开始赤手空拳创办湘军队伍。他本人出生湘乡,深知湘乡人的精神,立志创立湘军。他创立湘军不仅改变他的命运,也改变国家的整个走向。他一介书生,没当过兵,也从来没摸过兵器,但是湘军创办和管理做的很出色。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敢想敢干,有志者事竟成。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之旅,看伟人的经历和身上的光芒,借力来勉励我们自己。取之长,补己之短。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