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简单工艺的发展,火的发现和取得,工具的改进,却通过一条不那么富于浪漫意味,然而却更加可靠的道路,奠定了科学的另一基础——或许是唯一的基础;
十二:常识性的知识和工艺知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应该说是实用科学的起源的最可靠的基础;
十三:巴比伦尼亚的单位:一尺=20指;一腕=30指;一竿=12腕;一单位绳=120腕;一里=180绳=6.65英里;一指=1.65厘米≈2/3英寸;一粟=0.046克;一舍克=8.416克;一达伦=30.5公斤;
十四:巴比伦尼亚三个学校:乌鲁克(Uruh);希拔(Sippar);巴比伦的波希帕(Borsippa);
十五:交感巫术:人们为了促使一个过程实现,就现身说法,加以模拟或表演一出戏剧,对这个过程加以描写,以求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蛙鸣则雨,原始人就学蛙而求雨);
十六:厌禳:谓以巫术祈祷鬼神除灾降福,或致灾祸于人,或降伏某物;
十七:闪族:(闪米特人)又称“塞姆(Semu)”名字出自《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称其为挪亚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的后裔,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人民,相传诺亚的儿子闪即为其祖先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生活在中东、北非的大部分居民就是阿拉伯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十八:色诺芬尼(Xenophenes))就认识到,不管是上帝是不是真的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人却肯定按自己的形象造神;
十九:爱奥尼亚的哲学家以为物质的变化是从土与水开始,经过动植的躯干和枝茎,再回到土与水,他们开始物质不灭的观念,从泰勒斯起,尽管物体在表面上有明显的差别,他们仍然推想到可能有单一的“元素”——水、空气、火是万物的共同基础;
二十: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看来,以太火才是基本元素或实在,这是一种灵魂材料,一切都用它造成,也都要回到它那里去,在这个世界中,对立面(如睡与醒,生死)不断地交替就构成了这个永不熄灭的火的不停止的节奏,万物都在有秩序地运动,一切都处在流动——四素说(水、火、气、土)——的状态中,真理只能在内心中找到,它是普遍的逻各斯(logos)或理性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