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早晨并不炎热,晨风吹进来时窗帘飘动,像打了个招呼就闯进屋里的小男孩,好奇的左碰碰右看看,这似乎让屋里的我也增加了额外的活力。
我正倚在床上看书,外面有人敲门,是上一年级的女儿从兴趣班放学归来,这是她第二次独自去不远的兴趣班上课再独自回来,她进门就高兴的说是自己走回来的,我也高兴的夸了几句。然后妙妙说到
“现在做点什么呢?”
并绕着我转了一圈,我有点发怔,似乎好久没有这样悠闲的待在家里了,周末在家能做点什么呢?尽管我很想抱着手机看一天电影电视剧,但更不愿给孩子做坏榜样,似乎在无形中孩子拥有了单位领导的约束能力。
我想起来今天早晨,她妈妈上班前丢下一本书-《儿童青少年教育心理学》,并说妙妙爱看这本书,当时我迷迷糊糊中感到了一种惊讶,一年级的小孩爱看这种书?
那本书还扔在卧室床上呢,我好奇她看那本书的状态,就不动声色的引她去卧室。
“我们去卧室看看能玩点什么?”
那本书就放在床上,我装作刚发现的样子问“这是什么书?好看吗?”
妙妙果然第一时间被这本书吸引注意力,拿起来说自己已经看了好多,我看她像模像样的样子,就问她书里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吗?结果妙妙跟我说有个13岁的孩子跳楼了,他爸妈认为都是手机里的暴力游戏影响的,我很好奇问她“那你觉得是这个原因吗?”
妙妙很干脆的回答“不知道”
她又讲了一个14岁的女孩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她理想的成绩,于是非常焦虑,就用刀子把胳膊划满伤痕。我就问“她用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是吗?”
妙妙答:“是的”
我一看她似乎能够理解这些内心活动的意义,就尝试着直接问她“你有什么心理创伤吗?”
我起初只是好奇她会怎么回答,没想到她害羞的想了想,竟真的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原来你晚上回来很晚的时候,我都会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哭,不让别人知道,有时候我趴在枕头上哭,有时候我躲在被子里哭”
我当时心都被柔弱的女儿所说的这些话击碎了……表面上我每次在深夜才家时,并没有感觉到女儿有任何异样,但没想到这竟然是一件持续很久的,在她心里认为是很大伤害的一件事!
我问她几点回来合适呢?妙妙很懂事的告诉我“9点之前吧!”
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只要能及时回家时,我一定要多照顾孩子心情,多回来陪陪她和儿子。
有了这个询问经验后,我很好奇五岁的儿子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在一次接儿子回家等电梯的时候,我问儿子,爸爸给你的最大的心理创伤是什么?我本以为5岁的小男孩可能也不会懂的这个问话的含义,结果他先回答说:
“我不敢说,怕你生气”
我一听,这是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呀!我平时对儿子的态度远远不如对闺女有耐心,所以当他首先回答自己不敢说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对儿子上确实存在诸多疏忽和不公平。我告诉他,勇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无论是什么话,爸爸都会为你骄傲。他于是告诉我:
“以前你告诉我再也不会对我发火了,结果你撒谎”
我当时听了后,真恨不得电梯里有个缝让我钻一下。有段时间我在育儿心得上有些进步时,曾认认真真的承诺给儿子不会再打骂他,但实际上没多久我就被这个似乎没长耳朵的小男孩气的牙痒痒,也对他狠狠发过脾气,但这个承诺对他来说曾经很重要,而我没有做到,这便成了儿子对我所说的话无法信任的最深一道裂痕。
今天分享这个我与子女的小故事,主要是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五六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很好的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外界遭遇的关系了,家长对待孩子一定要把自己的言行当回事,或许孩子并不需要家长多么精通的教育理念,但在儿童阶段,你完全可以把他当做一个很好的交流对象,直接交流心灵上的感受,相信你会看到那个自己没有发现过的孩子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