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关于幼儿教育的观点铺天盖地的都是:要符合孩子的兴趣点、爱好、天赋……要以孩子为中心。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要是不喜欢一样东西,父母老师还一再强迫,光想想就觉得难受。我是深深赞同此观点的,寓教于乐不是极好的嘛。
就秉着以孩子为中心的理念罢,我去到幼儿园见习。一位孩子的妈妈对于她家小孩的教育显得特别急躁,她一张嘴不用猜都知道她要讲什么。无非就是那谁谁谁家的孩子都会什么了,另外谁谁谁家的孩子又学什么了,还有那谁谁谁……不厌其烦的跟我强调,并且执着的追问,我们家孩子这要怎么办呀,什么都不会……。按照我当时的态度当然只能跟她讲不要急,到了时间该学会的自然就会了,你们家孩子很聪明,不要逼的太紧,可以让他学一门感兴趣的,但是要一直坚持……现在想想这个问题,这还真是不太好回答,当时怎么就这么草率嘞!
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见习的日子里,别人口口声声叫着你徐老师,可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我不过是看热闹者的其中之一。
偶然因为一个主题式课程的疑问,引出了教育的起点与终点这个概念。下意识自动理解为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前和接受教育之后。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后才了然,起点是指孩子的爱好、兴趣以及天赋,终点指的是教师、家长的目标、要求。
在接触教育的人群中,总有持着这两种对立观点的人。事实上,也的确没有谁对谁错,只是观点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就像一个淡口味偏好者和一个重口味挚爱狂在争辩同一道菜的口味一样,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意义。这么一来,无论是起点型教育者还是终点型教育者的方式方法就都变得无可厚非了,那么我们在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时候,又该怎样来评价,终有一种方式来平衡吗?
话题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希望能跟专业人士扯上点什么关系的门外汉显然很尴尬,因为在此之前,必须要知道的是,起点型教育和终点型教育的根本是什么。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教育”,“教”即: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即: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终究是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活动,社会上每一行业的从业者对教育的目标、要求都不同,我有幸在一场饭桌上听到朱家雄教授这样讲述过,不过只记得大意了,用自己的话拼拼补补:社会上有五类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对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第一类是搞政治的人。他们希望社会能稳定,那么接受过教育之后的人应该是遵纪守法的;第二类是从事商业的。他认为实践比理论更重要;第三类是文化人。他们是一群有知识、懂艺术的人,因此教育就应该赋予孩子艺术的气息;第四类是家长。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各不相同,这也跟父母的家庭以及从事的职业有一定关系。第五类是学者。他们对待事物应该比普通人更严谨,因此在教育上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够更深入。综上可以看出无论是谁,在谈到教育的时候必然是要看到结果的,因此教育一定是有要求、有目标的结果导向型活动。
最后是老师给出的总结: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不关注教育起点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没有要求的不是教育。
这算是平时积累的一点点,自知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教育的起点、终点🏁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触很多,所以摘抄的很全,基本自己喜欢的句子,都不落的摘抄下来,后面配上直接心声,这是要以后常常翻看的,因为我忘性...
- 前几天读完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写了一篇读后感。那一篇因为写的有些仓促,自己也很不满意。后来又不断思考,在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