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想睡,早晨起不来,兵荒马乱到了公司就开始烦躁,结束工作后感觉自己被“掏空”,只想通过熬夜看手机、玩游戏来“补充”失去的能量;第二天再次重复同样的生活。
刚刚参加工作时,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这样的状态。妄图通过娱乐来为自己赋能,结果却越来越累,只想躺平。
以前我以为是刚参加工作,身体跟不上强度;直到现在才知道:累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压力太大了。
《24小时大脑》中讲到:大脑有自己独特的工作节奏,利用好这一节奏会让我们更优秀、更幸福、更有活力。
这本书是日本自主神经专家小林弘幸所著。他从脑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了全脑的管理方法,以及不同时段大脑工作的黄金规律。
书中为我们量身定制了24小时“超燃”大脑,包括:晨间大脑,日间大脑,晚间大脑,夜间大脑和周末大脑五种。
根据不同时段大脑工作的规律,书中给出了80个高效且实用的科学用脑和精力管理方法,帮助我们走出焦虑情绪,缓解精神压力,高效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为什么要打造分时段大脑
大脑工作得好不好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和效率,甚至会影响人际关系。
影响大脑工作的第一个要素是血液循环。它会为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提供能量。当能量充足时,大脑有活力,反应快,我们的身体状态也会很好,十分积极,不怕累,有精神。
但是当能量不足时,身体的各个部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就会不在状态,无精打采。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无心工作学习,只想躺平。
影响大脑工作的第二个因素是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简单地讲,交感神经系统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活跃起来,更多的是在白天发挥主要作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兴奋起来,集中精力去工作、学习、社交。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会让我们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主要在夜晚发挥作用。
只要两个神经系统协调运作,我们的大脑作息平衡,有张有弛,身体就会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但在压力极大、作息不规律,甚至昼夜颠倒的情况下,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神经失去平衡。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许多不良的症状。比如常见的身体倦怠、疲乏,熬夜导致皮肤粗糙,甚至可能出现疾病。
因此,打造有规律的分时段大脑,尊重大脑的工作习惯,才能合理地给大脑赋能,为身体增添活力。
如何分时段打造大脑
书中把大脑分时段分为5种,下面我们一一来了解:
晨间大脑(6:00-9:00)
在大脑正常的工作状态下,起床后的三个小时是最具活力的,这个时间是发挥大脑功能zui理想的时间段。
如果你有起床困难症的话,不妨试一下一分钟的“被窝伸展操”,只需要仰面躺好,双手呈大字型张开,双膝并拢,缓慢地左右翻转即可。
1分钟“早操”结束后,不要拖延,一定要立刻起床,否则你会越来越不想起。
此外早晨起床还要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起床后要喝一杯温开水,激活你的身体和大脑。
经过一夜睡眠后,身体内的葡萄糖被消耗,大脑缺乏能量。所以一定要适当吃早餐,帮助大脑运转。
如果起床后陷入焦虑的情绪,可以放慢做事的节奏,调整心态。另外早晨千万不要说泄气话,通过正能量话语给自己打气,可以开展一天的正能量生活。
要想掌握生活的自主权,要从早晨的自我确认开始,给晨间生活养成一定的规律,不要让每一个早晨都兵荒马乱。
日间大脑(9:00-18:00)
在白天的大段时间里,我们的大脑会一直处于活动状态。这个时间段往往是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我们也需要在这个时间内处理工作和学习任务。所以就要注意避免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为了让大脑劳逸结合,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你一定要注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书中讲到了29个该时间段给大脑充电的方法,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晚间大脑(18:00-22:00)
忙碌的一天结束后,就到了休息放松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记得不要做太多用脑过度的工作。
可以适度娱乐,但不要让自己太兴奋,否则不利于睡眠。
多做一些舒缓的、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比如:写日记、饭后散步、泡澡、听音乐、阅读等。越专注于当下,整个人越平静。
夜间大脑(22:00-6:00)
最后来到睡眠时间。
睡眠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开启“自动清洗”状态,可以让我们醒来后拥有一个清醒的大脑。
保持规律的生活,为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保证充足的睡眠,给它们喘息的时间。
周末大脑
最后,在高压的生活下,也不能忘记给大脑减负,就到了充满仪式感的周末。
你可以不必给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也一定不能完全躺平。
这个时间可以娱乐放松,也可以仪式感满满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制作自己的“任性”清单,给生活一抹新色彩。释放这一周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为元气满满的下一周做好准备。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为了生存,有时候我们会身不由己,但生活是自己的,身体也是自己的,在有限的能力内,一定要让自己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