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是很多中国影迷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演员。他陪跑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十多年的经历,和村上春树陪跑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是文艺青年津津乐道的老梗。而到了2016年,他终于凭借在《荒野猎人》中的精彩演绎,拿到了奥斯卡小金人,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其实在《荒野猎人》之前,小李子还担纲主角,拍摄了一部雄心勃勃冲奥的影片,那就是《华尔街之狼》。这是一部妥妥的R级影片,满屏飞溅的都是性、暴力、酒精和毒品,所以国内院线并没有上映,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好作品。
这部影片的阵容堪称豪华,拍摄过《愤怒的公牛》等众多经典影片的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亲自操刀,集齐了大半个好莱坞的一线大牌影星,比如马修•麦康纳,凯尔•钱德勒,乔纳•希尔,玛格特•罗比等等影帝影后级别的人物,都心甘情愿来充当小李子的绿叶。影片投入的经费,多达数亿美元,为了充分达到制作效果,老马丁甚至拉来了马拉西亚的神秘富豪作为投资人(后来还牵扯出了马来西亚政坛的贪腐大案)。
为了冲击奥斯卡,小李子也是豁出去了,在影片里面奉献了极具爆发力的演出。尤其是那场给员工打鸡血的演讲,以及在嗑药的状态下爬下楼梯的片段,精彩绝伦,绝对堪称影史上的经典。而包括裸戏、驾驶飞机等在内的所有戏份,小李子都是亲身上阵,彻底演活了主人公那种癫狂到没边的气质。
不过虽然小李子在片中演技爆棚,但终究还是与奥斯卡影帝失之交臂,只拿到了一个安慰性质的金球奖影帝。评委们或许还想进一步挖掘小李子的潜能,看他还能把自己折腾到什么样,所以没急着把小金人颁给他。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荒野猎人》,这一次小李子可是被导演虐到体无完肤,在片中的遭遇简直惨不忍睹(比如活活被大熊“强暴”),加上影片恢弘大气的历史背景和无比精良的制作效果,这才终于打动了铁石心肠的奥斯卡评委们,乖乖地把小金人送到了小李子的手上。有人说,小李子的小金人是靠“卖惨”得来的,囧一个。
回到影片,《华尔街之狼》是根据华尔街大亨乔丹•贝尔福特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同时又充满了喜剧元素,说它是传记片、犯罪片、喜剧片都没错。老马丁的片子从来就不会沉闷无聊,这部片子更是娱乐效果十足,延续了其一贯的黑色幽默风格。导演和主创们在拍摄影片的时候肯定嗨得够呛,小李子作为主演,在片中更是从头亢奋到尾。得亏他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过硬,气场也足够强大,才能够从容驾驭片中的场景。
小李子饰演的乔丹,1980年代进入华尔街的罗斯柴尔德证券公司,一开始也就是个职场小菜鸟。马修•麦康纳饰演的老板对他青睐有加,亲自给他传授经验,告诉乔丹,他的唯一职责就是引诱客户上钩,至于给客户创造利益之类,那都是屁话。有人说这一段戏当中,马修的演技和气场完全盖过了小李子,其实这也不奇怪,小李子在这里扮演的本来就是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子,马修扮演的则是导师的角色。而他们捶着胸口哼歌那一段,充满仪式感,从那一刻起,乔丹就算是正式步入华尔街的丛林世界,也就是功名和欲望的世界,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至于赚钱的方法,无非就是把那些垃圾股票推销给那些妄想一夜暴富的客户,至于股票是涨是跌、客户是赚是赔,他们是不关心的,因为证券公司赚取的是股票交易中的佣金,说白了就是把客户投资的钱固定地拿出一部分揣进自己的腰包,所以当然是忽悠客户投得越多越好。至于股票经纪人,只要撮合成一笔交易,就能拿到不菲的提成。乔丹很快就深谙其中的门道,混得如鱼得水,还考取了经纪人执照,准备大展宏图。
没曾料想,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袭来,股市暴跌,股票交易大幅萎缩,赫赫有名的罗斯柴尔德证券公司居然没能挺住风暴的袭击,关门大吉。乔丹失业了,但也正式结束了他的学徒生涯,而接下来,他的人生才正式开挂。
他先是在长岛找了一家小的证券公司入职,一通电话,小试身手,短短几分钟便挣了2000美元,让小伙伴们目瞪口呆,很快就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而这之后,他遇到了胖子唐尼,一个典型的精明势利的混混。经他一顿撺掇,乔丹不仅学会了吸大麻,还萌生出了出来单干的念头。
很快他们就纠集了一个团队,团队当中没有一个所谓的股票专家,都是些市井之徒,有卖肉的、卖轮胎的、卖大麻的、卖安眠酮的。就是这些人,组成了Stratton Oakmont公司的核心队伍。这公司名称听起来像个靠谱的百年老店,实际上就是个草台班子。但别说,有了乔丹带领这些人,给他们灌注狼性精神,教给他们话术,这些人很快就能冒充投资专家,像模像样地四处打电话推销股票。他们先是给客户推荐那些蓝筹股,让客户小赚一笔,然后夹带私货,把那些粉股(无法上市的小公司私自发行的股票)、垃圾股推销出去,因为人性的贪婪,总有一大堆人排着队等着上套。很快公司就挣钱如流水,一个月的佣金净盈利达到了两三千万美元。借着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黄金发展时期,这些人跟着乔丹,个个都走上了发财致富之路。
暴发后的乔丹和他的合伙人以及员工,在寻欢作乐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成群结队的失足妇女公然出现在了办公室里,大麻和冰毒成了他们的日常用品,狂欢和派对更是一样不能少,各种整蛊层出不穷,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办公室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乔丹本想闷声发大财,但《福布斯》杂志找上了他,不仅把他塑造成了商界大明星,还奉送他一个“华尔街之狼”的响亮外号。这之后他的公司发展得顺风顺水,前来求职的人络绎不绝,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帮助拟上市公司进行IPO,一跃成了顶级的证券公司,而靠着“老鼠仓”、操纵股价等操作手法,乔丹赚取的黑钱更是数不胜数。
乔丹在长岛买下了海景大豪宅,举办了盛大的比基尼派对。在派对上,他看上了一个性感的金发美女内奥米,两个人干柴烈火,一拍即合。乔丹很快遗弃了可怜的糟糠之妻,迎娶了内奥米。在婚礼前夜,他带着小伙伴们在拉斯维加斯彻夜狂欢,放纵声色,花费了两百万美元。而转过头来,在婚礼上他又表现得深情款款,两个人看起来像一对神仙眷侣。
乔丹送给内奥米的新婚礼物,是一艘豪华大游艇,还在长岛最贵的地段买下了豪华庄园,不仅如此,他还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六辆豪车,三匹骏马,两处度假别墅等数不清的财产。婚后他们过上了天上人间般的生活,还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宝宝。不过乔丹并没有改掉吸毒和寻花问柳的恶习,两口子的日常就是吵架、和好再吵架。与此同时,公司的生意却继续蒸蒸日上,源源不断的钱继续流入乔丹的腰包。
乔丹一面日进斗金,一面挥金如土,快活如同神仙。而成千上万被他们坑害的股民,却因此蒙受了惨重的损失,欲哭无泪。股民们因为贪念而受害,乔丹却利用他们的贪念,赚得盆满钵满。这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何其类似,想想曾经的股灾,想想那些操纵市场的资本大鳄,想想股市里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论荒诞和魔幻,我们的A股市场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赚的钱越来越多,乔丹心里感觉越来越不踏实,于是找到了内奥米的姑妈,以她的名义,在瑞士一家银行开设了账户,然后动用人力,把数千万美金偷带出关,运送到瑞士存起来。本来以为万无一失,但FBI等联邦调查机构早就盯上了他。经过凯尔•钱德勒饰演的FBI探员坚持不懈的追踪和调查,终究还是拿到了乔丹犯罪的切实证据,把他送进了监狱。
这当中的关键,是因为胖子唐尼毫无节操地出卖了乔丹。因此在乔丹被捕以后,他也靠大批出卖身边的同伴,获得了减刑的机会,最后只蹲了36个月的大狱,就顺利被放出来了。这刑罚与他犯下的罪过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简直就是罚酒三杯的意思。
有一个镜头让人看了挺心酸,追查乔丹的那个FBI探员,在乔丹被判入狱之后,一个人凄凉地坐在地铁车厢里,丝毫没有大功告成的喜悦,反而满腹心事的样子。乔丹奢华的生活和享受到的崇拜给了他太大的刺激,对照自己压力重重的生活现状,他可能都有点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了。
出狱后的乔丹应该就此落魄了吧?错!靠着四处演讲、出书,兜售他的发财秘诀,他俨然充当起了众多普通人的财富导师的角色,并借此继续大发横财。在他的演讲台下,永远有爆满的听众,那一双双望向他的热切的眼睛,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求、对成功人士的膜拜。财富真的能代表一切吗?至少在很多人眼里,事实就是如此。(不由地想起了成功学的导师陈安之,“疯狂英语”的李阳,币圈的“教父”李笑来,贩卖知识焦虑的罗振宇,他们永远有大批的追随者……)
影片的结尾,乔丹给台下的听众出了一道题目:向他推销一只钢笔。听到听众哆哆嗦嗦的回答,他笑了,或许想到了曾经一起创业的狐朋狗友布拉德的回答。布拉德是这样说的:“把你的名字写在那张餐巾纸上。”乔丹答:“我没有笔呀!”布拉德说:“好,这支笔卖给你了。”看,供需关系就这样创造出来了。这或许是全片最有启示意味的一个片段了。不可否认,乔丹以及他的狐朋狗友们作恶多端,但他们确实是天才的推销员,很懂得把握潜在客户的欲望和心理。抓住了客户的欲望,客户也就成了他们掌心里的猎物,等着为自己的欲望掏钱买单了。
对于片中乔丹的所作所为,导演没有采取任何道德立场,而只是客观地去陈述,至于如何看待,完全交给了观众。以至于很多观众批评老马丁,说他用了三个小时,只为了表现华尔街大亨那些纸醉金迷的生活,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对于习惯了被割韭菜、被各种大神忽悠的中国投资者来说,这部影片绝不会没有意义。从乔丹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些大佬是如何拿捏大众的欲望,对投资者进行洗脑,最后成功掏空投资者口袋的。猎手的套路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抓住了猎物们急于发财致富的心理,用他们为贪欲付出的代价,铺平了自己和狐朋狗友们通往财富自由的道路。
这世界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而是危机四伏。重新审视《华尔街之狼》表面上的奢侈糜烂,就会知道,那都只是猎手们的饕餮盛宴,而在这个背后,是无数猎物们的累累尸骸。
在幻想自己成为猎手的那一刻起,最好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经被别人用猎枪瞄准了?
(个人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