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少年得志,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神宗实录》。崇祯元年授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后因参与东林党活动被削籍归乡。这期间,他一直希望重回政坛,直到崇祯死国,他也没放弃回归的努力。
由进士及第出仕之初的渴望,到崇祯死国的35年。耗尽了钱谦益的青春年华。拙政园的明丽山水激发了钱谦益的诗情和道德文章,使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日益成熟,终成一代文坛宗师。
一心想着“煎得兰汤三百斛,与君携手祓征尘”的钱谦益,牵着柳如是的手,漫步西湖尽览如画美景。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南明弘光政权启用他为礼部侍郎,让一直希望重回政坛的他一下子官复原职。
谁知屁股还没坐热,清兵已到南京城下,弘光皇帝只知“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面对强敌无守城之策,亦无退敌之计,忙着选妃,大臣们依旧党争不断。
1645年,南京被围,柳如是劝钱谦益一起殉国,临到水边,钱谦益以水太凉了为由拒绝。后来袁枚大骂钱谦益伪名儒,赞柳如是真名妓。
城破之时,钱谦益有两条路,要么与南京共存亡,做史可法第二,要么自毁名节跪地迎降。
最终,钱谦益选择了出城跪降并荣登乾隆的“贰臣”排行榜第一名。直到现在,人们对钱谦益大多依然是否定的批判,毕竟钱谦益作为一代文坛宗师,满口仁义道德,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