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晚,当我陪着孩子在小区广场玩耍时,看到了这样一幅熟悉的场景,理解二胎宝妈的焦虑,也同情孩子的难过境地。
家里的大宝一定要毫无理由地谦让二宝吗?对于孩子的日常纠纷,家长应该如何一碗水端平?家长的语商、情商如何提升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实的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启发。
原来,这一家的大宝首先看到了好玩的跷跷板,邀请妈妈陪她一起玩。妈妈坐上跷跷板,陪着老大,还没有玩两下,弟弟也跑来嚷嚷着要一起玩。妈妈说:“您坐上来跟姐姐一起,好吗?妈妈坐在这头,你俩在那头?”
“不行,我想单独跟妈妈玩一会儿,好吗?弟弟太小,我还要照顾他,玩的不痛快呢!”老大坚决地说。
“不行,我想单独跟妈妈玩一会儿,不要姐姐陪伴!”二宝说着说着,就要霸占和推倒姐姐,就要哭闹。
为安抚这哭闹的孩子,妈妈跟大宝商量:“你先让给弟弟玩一会儿,好吗?”
大宝习惯性地让给了弟弟,坐在一旁花坛边,一边委屈地哭泣,一边控诉着对待自己的不公平。这位妈妈呢,也是一边陪着妹妹坐跷跷板,一边伤心地对待这个处境,大约持续了三五分钟,妈妈劝说无效,索性坐在一旁不陪两个孩子玩了。多么糟糕的一个夜晚呀,母女三人都没有玩的尽兴!
面对这个情景,应该怎么做呢?常规来说,大宝应该谦让着小一些的,然而无休止的谦让,对大宝就是公平的吗?父母应当怎么说怎么做呢?第一,时间的约束,或许可以尝试一下。第二,父母的为难,或许可以说给他们听,征求理解。第三,对于任何一方的谦让可以表示感谢,但是对于孩子的爱和理解要表达出来!
曾经遇到类似的困境,我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处理的结果还算不错。
“妈妈很爱你,但是弟弟不太理解,一直苦恼,妈妈劝说无效。妈妈很为难,没有办法兼顾你们两个。我可以跟她先玩两分钟,再陪你玩三分钟,好吗?”找机会,我趴在孩子的耳边悄悄地说:“等一会儿,妈妈陪你可以单独玩你喜欢的游戏,作为补偿,好吗?谢谢你的理解,妈妈爱你,妈妈,感谢你,我能抱抱你吗?谢谢你理解妈妈,帮助妈妈!我永远爱你,我的亲宝贝!”这是我曾经用过的方法,还算有效吧,在此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