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普照的午后,全家人计划着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可是兄妹俩却因为找不到想穿的衣服而没了兴致。
这是一个非常相亲相爱的四口之家,爸爸是音乐人,妈妈是美发师,兄妹俩很喜欢唱歌跳舞。全家人都洋溢着艺术气息和傻傻的欢乐,所以孩子们给自己的家庭取了一个绰号——“神奇四侠”。
但是,这个快乐的家庭也有一个非常大的苦恼:找不到家的感觉!因为他们的房子太乱了。
很多人对家的要求只局限在家庭成员之间,一家人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满足了,生活在什么样的屋子里或环境里,反而没那么重要。我也真的认识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有美满的家庭,有很高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观念,就是家里看着很乱。如果关系好,我会提醒一下,如果跟他们不太熟,我也就缄默不言了。因为在对方还没有意识到居住空间的重要性时,我的建议很可能会招来反感。
你也许是因为自己太忙,没工夫收拾;也许是因为收拾好了,很快又被弄乱,嫌麻烦;还有可能,是你们对杂乱的居住空间有比较高的容忍度。但是,有没有发现?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居住环境,一般都是大人说了算,孩子的想法,你有了解过吗?
我不清楚,如果你们的孩子像片中的两兄妹一样,已经到了一定的认知年龄,可以说出乱糟糟的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时,你是不是也会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留下自责的眼泪?
面对这样的尴尬,其实孩子也很伤心。片中,11岁的女儿说:“妈妈把我们的东西都整理好了,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保持。我们把东西都弄乱了,伤了她的心,也伤了我的心,因为我弄乱之后也很难受......”
“不知道该怎么保持”,是很多家庭整理好后又复乱的主要原因。
家里的女主人一般都是承担起整理工作的人,她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每一件物品的位置,如果家里的其他成员想找一件东西,要么问女主人,要么只能自己翻箱倒柜。更糟糕的是,由于整理物品时没有规律,没有次序,会导致整理者自己也忘记了物品的存放位置。
结局无非就是:家庭成员长期反复的询问,给整理者带来了负面情绪;而整理者不耐烦的回复,也会让家庭成员产生心理压力,开始自己无目的的翻找。当找了一通毫无结果,再次询问整理者的时候,矛盾很可能就激化了。
反复用错误的方法进行整理,不仅是一种无用功,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我们都希望自己做一个杰出的妈妈,所以会承担起家里的很多事情。但是做的越多,就越会感到力不从心,就像片中的那位妈妈一样,内心会产生挫败感。
如果是母亲为家人整理好了东西,那么其他家庭成员就应该承担起维护的责任。一个家应该是所有成员共同支撑起来的,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做到。所以,使用正确的方法整理物品,并把这种方法教给家人,是最关键性的一步。方法操作起来太难,太复杂肯定是不行的,很可能会得不到大家的配合。如果,当你呈现出来的整理效果清晰直观,有规律可循,而且简单易操作,你的家人就能完全明白应该怎么来维护了。
节目的最后,乱七八糟的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焕然一新,孩子们知道了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并学会去保持这份整洁。一贯不喜欢进厨房,看见一堆堆的餐具、调料瓶就犯密集恐惧症的爸爸,也破天荒地在厨房里为大家做了沙拉。最最受益的应该是妈妈了,她不需要再为家里的每一件事情亲力亲为。压力小了,心情自然也变得更加轻松。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变化,也由衷开心。
作为整理师,我会经常强调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保有自己的空间,并对自己空间里的东西负责,大人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这一点很重要。
家里的每个成员是相互扶持,又是相互独立的,不打乱他人的空间,是一种的尊重;维护好自己的空间,是一种责任。如果父母拥有这样的生活理念,也必定能够传承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