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简单
- 不要高估用户的黏性,要看清其中的“夸耀效用原理”,例如美国人偏好大型、昂贵、高油耗的汽车,但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人都转投了更便宜、更小油耗的日本车。【此处书中没提及约束条件】
- 「增加的功能越多,越难发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新功能」,当产品中变量越多,则越难确定关键变量,也就越难发现产品的关键路径。
- 「简单 ≠ 极简主义」,简单应该是专注于产品目标或当前任务,剔除其他无关的元素,而不是一味的界面清爽、隐藏大量操作、显示元素极少。「简单的特征和个性应该源自所使用的方法、所要表现的产品,以及用户执行的任务」。
- 很多用户向导就是所谓的「貌似简单」,产品汪自认为是降低了使用门槛,但实际上「操作向导剥夺了用户的控制权」,而且「向导过程越长,用户体验效果越差」。
-
在简化产品前,需要评估每一项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Chapter 2——明确
- 关于「是否已经保持了简单?」的检验问答:
1.用一句话写出来(设计什么、遵循哪条设计规则、是为了什么);
2.详细描述自己希望用户能有什么样的体验(用户使用场景、设计如何去满足。实际上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 用户体验应特别留意exception情况,不能只专注于理想化的场景情况,最常见的就是:网络不好、时间碎片化、临时抱佛脚、过亮或过暗、信息冗余等。
- 为典型、主流用户而设计,而非专家型用户和随意型用户。这也就意味产品汪需有能力过滤网络上大量的舆论噪音,牢记可口可乐改配方的例子。
- 「简单意味着控制」,让用户感觉到是在掌握所使用的技术、自己的生活、完成一个任务。
- 多使用「鱼骨分析法」,不断地对问题深挖,反复问“然后呢?”、“用户在做什么?”,梳理用户操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与细节,此时不应过多地描述解决方案,而是应专注于发现用户的感情需求、合理需求。
-
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描述使用场景:
1.可信的环境(故事的“时间”、“地点”)
2.可信的角色(“谁”、“为什么”)——如果角色上缺少故事,就挖掘环境,找出环境会如何影响角色
3.流畅的情节(“什么”、“怎么样”)——如果情节遇到麻烦,就返回角色,设想角色会怎么做 - 评估故事并追问:什么因素对用户的行为影响最大?
1.整理故事,将对用户行为影响最大的事情放在前面(汽车经销商的经理常被用户打断工作,因此不能专心做营销计划)
2.从故事中寻找突破口(提供任务checklist,接待完客户后可以马上想起之前的工作应怎么接上)
3.将设计要点按影响重要性来排列,哪一个因素影响更大?(完成短任务最利于制定出营销计划,因此优先级最高)
4.验证自己的见解(如果见解有偏差会导致什么结果?哪些不可控因素会影响自己看法?可供参考的正反面例子?) - 「**任何项目的前三个方案大约都是对真正重要问题的描述」,但不能因此而不做前三个方案了,应该考虑缩短前三版的时间,尽快出第四个方案。
- 多与别人交流分享,陈述自己的对问题的认知及解决方案,能顺利表达是认清问题全貌的第一步。
Chapter 3——删除
- 对一个新产品,应从加法做起。先问自己:“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依次加上最重要的功能和内容。
- 砍掉会让用户产生挫折感的功能【此处缺少一个例子】,以及残缺功能(如任务的汇报方式)。
- 对功能多问一句「为什么要留着它」,而非「为什么去掉它」。多余的就是负担,如果对产品本身没有回报就应该砍掉。
- 真实接触用户,聆听他们的想法及反馈,这样就能用真实案例去反驳产品会议上高层的假设性问题“可是,假如用户......”。
- 删除一项功能,对不同的用户影响不同。因此,为了知道用户真正关心什么及对删掉某功能的产品的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灰度测试。
- 超链接其实并没有达到方便用户的预期效果,相反是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每个链接都在说“先停一下吧,看看这链接后面是什么”。
- 聪明合适的默认值可以减少用户的选择,这也适用于首选项。
-
删除视觉混乱的元素:
1.适用空白或轻微的背景色来划分页面,不要使用线条
2.尽可能少使用强调,如果仅是加粗就可以满足,就不必又加粗、又放大又红色
3.别使用粗黑线,浅色且匀称的线更好
4.控制信息的层次,尽量不超过三个层次(标题、子标题、正文)
5.减少元素大小的变化,如不要在页面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六个区块
6.减少元素形状的变化,如整个页面最好只使用一种按钮样式 -
删减文字:
1.删除引见性文字,如“欢迎关联我们的网站,我们希望......”等废话
2.删除不必要的说明,如“填写完这些字段后,请您按提交按钮把申请提交给我们”
3.删除繁琐的解释,如将“产品搜索:回答几个问题,即可帮您找到合适的产品”改为“产品搜索”
4.使用描述性链接,如将标题本身作为链接 -
精简句子:
1.不使用介词,因为会弱化谓语
2.不使用现在时态,使用陈述性方式表达
3.将被动句式转换为主动句式
4.删掉索然无味的开头,如“大家都很容易看到这一点,.....”
5.减少废话,如使用“每天”代替“在每天的基础上”
Chapter 4——组织
- 围绕用户的行为来组织内容和按钮,理解用户行为(用户想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电商网站购物中,最大的障碍是注册流程和有效性检查,如果不能去掉至少要想办法推迟,如果不能推迟就尽量简化它。
- 先对内容有效地组织,然后再考虑如何设计搜索。
- 重要的元素应大一些,不太重要的元素要小一些。PC的导航应注意用户能不能轻易地找到想找的按钮;移动端的导航如果放屏幕底部,则触摸时不会遮挡屏幕。
- 用户在产品中的“常用路径”,很多时候都不是产品本身设计的“最短路径”或“关键路径”。
Chapter 5——隐藏
- 用户很少使用但自身需要更新的功能,通常都适合隐藏起来:
1.事关细节(如对服务器进行配置或设计电子邮件的签名)
2.选项和偏好(如修改绘图应用程序的单位,由英寸改为厘米)
3.特定于地区的信息(如时间和日期等需要频繁自动更新的信息) - 用户都是懒的,他们不会想太多自定义的事情,最多只是在预设好的设置中更改相关属性(如将PC桌面换成喜欢的图片,而不是重新设计用户界面)
- 随着用户操作的深入而逐步展示相应的功能,有几条规则需要遵循:
1.设定一种场景(如从购物车到结账时不够自然,在开头加上“欢迎安全地付款”则流畅自然了)
2.讲一个故事(所有环节应如讲故事一样展开,“你想干什么?好,接下来我们到下一个页面去”)
3.使用用户的语言来沟通(少使用术语,多使用接地气易懂的词句)
4.把信息分成小块展示(大表单拆分,但表单小块如地址栏就不拆了) - 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上显示相应的功能,《NewYork Times》就是在网站内集成了选词翻译/解释的功能(或接口)。
Chapter 6——转移
-
将某些任务交由桌面平台(如填写大表单),某些任务交给移动平台(如影图记录和移动路线记录)
Chapter 7——结语
- 任务程序都有一些无法消除的复杂性,「设计简单用户体验的最后,往往不是问“怎样才能把这个功能设计得简单”,而是问“到底应该把这个复杂性放到哪里”」:
1.这个任务应该是自动化(如Flip的自动对焦),还是应由用户来控制(如iPhone触摸屏幕来对焦)?
2.界面中应包含很多功能特定的按钮(如Hi-Fii音响),还是只放一些通用的按钮(如iPod)?
3.这个任务应该一次完成(如登录Facebook),还是应该分几段时间来完成(如定制Tumblr)?
4.这个任务是应该让用户有意识地去处理(如使用屏幕控件来筛选搜索结果),还是应该在无意识见完成(如查看地铁图中的绿色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