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博思创寻求上市的新闻不断,不自觉地就把我拉回到了2017年的夏天。那时候,所有的新闻企业都在聒噪的宣扬储能市场未来是万亿级别的市场,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所有锂电池和电网公司都在聒噪的宣称未来储能的前景。在2016年,宣布为储能的元年的时候,2017年并没有多少利好政策的发表,让2017年的夏天显得格外闷热。
但是,只有身处于其中的我们,才能看到,彼时的电动车市场有多么的火热,所有的公司资源都在往电动车倾斜。相比之下,我们的储能市场是多么的卑微。也不由得让我们感到迷茫,储能到底有没有前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翻身?让公司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公司的业务流程什么时候可以也为我们服务?
就在以我为代表的从业者还在迷茫的时候。真正已经的看明白的人或者勇敢的人已经出手了。
2017年的夏天,突然接到了来自于平高电气的100MWh项目招标邀请。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们是来骗方案的。因为在当时,就算是10MWh的项目也并不多见。
虽然我们知道平高拿到了国网的项目,但是并不知道他是真是假,到底多少。
同时我也在忙许继的投标。就有点敷衍平高的项目。但是平高前前后后催了好几次。
我们慢慢的反应过来,不太对劲。平高的各级领导也反复的催促中航的各级领导。
总算是反应过来,这事应该是真的。我们组织了当时的营销中心一把手一同前往平顶山,开始了交流。
甚至在交流之前,我都不太相信这个项目是真实的。
有一个细节也让我起疑心。就是在场的除了平高的人之外,还有不认识的技术专家。
会上也并不表明身份,会下打听下来,平高的人也不松口。让我们摸不到头脑。
不过一来二去,来来回回,终于打听下来,他们原来是海博思创的人!
海博思创在那时其实只是个非常小的BMS厂家,比高特这些头部玩家要小得多。我们电动车事业部的同事也看不太上他们。
后来知道海博思创和平高在合作后,我们还专门去了趟北京做交流。
他们在当时,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他们是准备做储能的系统集成。但是我听完,甚至有点应激,第一反应就是选择不相信,觉得他们在撒谎,他们参加平高项目,另有身份和目的。
因为当时所有的BMS厂家都因为自身的业务体量太小,要做系统集成,但是没有人做的起来的,也没有多少人真的花心思,花时间去做的。更多的人是把精力花在了电动车上。
没想到,海博思创是玩真的。
再后来,由于我参加许继的镇江项目投标,就把平高交给了我另一个同事跟进,我跟海博思创的故事就告一段落。再后来就是2019年,我再跟平高联系的时候,已经是在东莞易事特,当时拜访了平高的天津储能工厂,规模非常大,现在想想这也跟海博思创有关系。
再后来,就是今年,频繁的听到海波追求上市的故事。一下子就把思绪拉了回去。
回头看,真的感叹几点:
1.时间的伟大,同样是一个时间段过来的人,怎么发展的天差地别。
2.在萌芽期的行业,都是有大佬在行业初期看到了什么,或者相信了什么,从而做了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正确,可能错误,也很考验你自己的判断力。
3.听到这些大佬讲话,和自己认知不同的,我总是会下意识否定,但是其实想想,他骗我干嘛呢?好笑。大佬一般都是说真话的,因为他们跟他的组织内部宣贯,这比对我撒谎的价值可大太多了。
4.同时,对于自己,在抓趋势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趋势总是从政策开始,然后慢慢落地,这其中从不靠谱到靠谱(以特斯拉为例,吹牛这么多年,不也是等上海的超级工厂落地之后,股票才真正起飞么?)企业的发展有奇点,行业也是,行业的发展也有奇点,在奇点之前进入,不靠谱,但有可能回报高,奇点之后进入,风险小,但收入不会增长的太高。如果有下一代,或者在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好好研究,在奇点到来之前不久进入,这会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5.回到2017年,怎么判断储能的奇点什么时候出现?首先,当时我们所有对于储能市场的判断是正确的:
a.需要大容量低成本长循环的锂电池,当时看来不可能,现在已经实现了
b.储能市场分为电网侧,用户侧和发电侧,盈利模型不够,用户侧需要更高的峰谷价差,现在已经实现了
c.用户侧的场景更多是小容量项目,需要标准品做推广,速度快。当时公司不愿意,现在大规模的友商已经实现了。
d.当时觉得电池厂应该做pack,判断错误。就应该是专业的公司做专业的事。而且pack厂是能搞定工厂资源的那一帮当地人。
e.用户侧储能应该加入融资模式。现在已经实现了。
f.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没有收益性,一定是个比烂的市场,判断正确。
所以回到2017年,哪些业务可能会不错呢。
1.提供储能集装箱;2.提供储能消防系统;3.提供标准化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
站在现在,哪些业务快到奇点了呢?海外的工商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