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建刚
习课堂,把70%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读、背、写,任务一、任务三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怎么读?这20个误区要警惕。
1.学生还没读,老师先范读。学生读过了,再听范读,容易比较和吸收。老师听了学生的读,就不用从头到尾示范,只要示范在痛处、痒处,对症下药,节约时间。教师可以先范读,前提是老师的范读能“先声夺人”,动人心扉,甚至催人泪下。
2.教师整篇、整段地范读。学做广播操,体育老师一节一节地教,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教,学生才学得会。教师范读,尽量不要整篇、整段地读,学生记不住、学不会。要一句一句示范,一小句一小句示范,一点一点地教,一点一点地学。
3.老师跟着学生一起读。老师跟着学生读,心思在“读”上,听不到学生原汁原味的读,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顾不了滥竽充数的、有口无心的学生。学生读,老师不读,老师的眼睛看学生(发现认真的、不认真的),老师的耳朵听学生(发现读得好的、读得不好的)。
4.听不到老师的范读。示范是最直观、最形象、最经济、最有效的教。朗读示范、写字示范、写作示范、阅读示范,示范是教师的本质属性。学生读得不好的地方、不到位的地方,老师最要做的事情不是讲解,不是分析,不是批评,而是示范。
5.老师没有指出读得好或不好。齐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指出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好的地方再读强化,不好的地方再读纠偏。习课堂,老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管理”。管理者的重要功能是评价,即指出好或不好,便于被管理者调整。“大家读得不错”“很有进步”“读得真好听”,这样的评价几乎是无效的。不错在哪里?进步在哪里?好听在哪里?有的老师喜欢说“再读一遍”。为什么再读一遍?要求读得更整齐、更轻快?还是读了要能记住?这些都没有评价。只有具体地指出来,学生才能“接得住”。老师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
6.齐读讲义、齐读资料。讲义和资料,如果只有简单的一句话,那就齐读;如果比较长,那就自由读1、 2分钟,再齐读关键句、关键词。很长的讲义、资料,不要马上齐读,学生初次接触讲义、资料,读不流利,浪费时间。读讲义、读资料的时间不宜多、各种读法不宜多。读课文是主角,读讲义、读资料是配角。
7.学生自由读追求读遍数。自由读课文或段落5分钟,读1遍伸1根手指,读2遍伸2根手指。这里肯定会有学生胡乱读了几句,伸出1根手指,又胡乱读了几句,伸出第2根手指。老师要清楚班上哪几个学生会是南郭先生,重点看管,要“打击”弄虚作假的行为。老师要清楚课文或段落流利读一遍要多久,判断班上的好中差三类学生,规定时间内大约能读几遍,要奖励诚实守信的学生。
8.朗读的要求没有读好。自由读课文前都有“要求”。老师只要读“要求”两字,具体的朗读要求由学生读。学生读一遍比听一遍印象深。每次的“要求”,前面大都是“不多字、不漏字、不疙瘩”,后面会有变化,如,“注意问号和感叹号”“注意对话的朗读”。一段时间后,老师读“要求”两字,以及“不多字、不漏字、不疙瘩”,学生读后面新增的、不一样的要求。
9.“自由读1遍”“自由读2遍”。自由读的速度有快有慢,要求自由读1遍或2遍,会导致快的学生读完了没事干。有的老师会等最后一个学生读完最后一个字,看似“爱心”,实则牺牲了大量学生的宝贵课堂时间。习课堂要求:自由读读时间(如自由读2分钟),齐读读遍数(如齐读2遍)。
10.自由读后没有反馈。自由读,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语速和语调。自由读速度有快有慢,有的同学的快是流利后的“快”,有的则是捣糨糊的“快”,有的同学的慢是求质量的“慢”,有的则是没数量也没质量的“慢”。老师要在学生读时关注,要结合学生日常的表现确立关注的重点,可以在自由读中分散评价,也要在自由读后集中评价。我们要清楚自由读的目的,是为了读正确,还是为了读流利,还是为了一边读一边记。目的清楚了,反馈也就明了了。
11.没有区分自由读和齐读。自由读属于练习性的读,齐读属于汇报性的读。自由读后往往有齐读,齐读词语、齐读句子、齐读段落。齐读后如发现优点,可以再次齐读强化;齐读后发现缺点,可以自由读练习,再齐读。总之,自由读和齐读要交替使用。
12.学生读PPT,老师经常看PPT。关键句段写入PPT,学生不用低头去书上找,方便学生,节省时间。学生读PPT上的内容,老师应该看学生,而不是PPT。PPT不是给老师看的。老师看着PPT,后脑勺对着学生,滥竽充数的学生无法发现,无从管理。
13.关键句与关键句之间缺少过渡。习课堂经常会有读关键句。一个屏幕上三个关键句,从第一个关键句到第二个关键句到第三个关键句,要有过渡。不是每一句都要过渡,但也绝不能没有过渡。用什么过渡?有的老师用内容来过渡,这也可以。但我更欣赏用评价来过渡。“表扬XX小眼睛紧紧盯着黑板,大家读第二句”,“表扬XX读的时候点头,有节奏。大家读第三句”。
14.关键语段的读都平均用力。读关键段自由读一遍、齐读一遍;读关键句自由读一遍、齐读一遍。读不好的要多读,关键词该记的要多读,跟任务二、任务四的习题密切相关的要多读。平均用力的读,说明老师不知道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要点在哪里,也不知道任务一、任务三的读,跟任务二、任务四的题,存在什么关系。
15.没有强调一边读一边记。要打掉有口无心、滥竽充数的读。读书要专心。怎么训练“专心”?一,眼睛不离开书本,不会东张西望。二,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记。关键处读了马上背。“一边读一边记”了,读书必然专心。背还可以用闹钟限时。三,做任务二、任务四的习题,不准翻书。“作业不看书”能强化任务一、任务三的专心读。很多学生实在不会的,可以在做任务二、任务四几分钟后,再统一看书1分钟或2分钟。看书不作业、作业不看书。
16.朗读没有动作和表情。低年级、中年级的朗读要配合一定的动作、一定的表情。我们经常讲朗读要感悟、要体悟。学生是怎么体悟的?“体悟”的“体”,就是“身体”的“体”,年龄越少,他们越是用身体来感知世界。幼儿啃手指、啃脚趾就是在感知和认识。配什么动作、什么表情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里面,这是老师要考虑的。
17.课外阅读没有专门给时间读。任务四里有三道题,第三道是一篇课外阅读。任务四的12分钟时间,前两道题4分钟,第三题,读课外阅读材料6分钟,答题2分钟。这12分钟要分成三次时间设置闹钟,其中读课外阅读材料的时间最长,答课外阅读的题目要紧张。这是训练学生注重“阅读理解”的“阅读”。课外阅读,如有难读的,要专门拿出来读。对后面的习题有重要作用的,要反复读。
18.学生读时老师没俯下身来倾听。学生读时,老师要不断倾听。学生读1分钟,老师听前两排的学生,学生读2分钟,老师听前三排的学生,学生读3分钟,老师听后三排的学生。确保注意到每个学生。老师要俯下身来听,“俯身”本身传递给学生一个重要信息,我在关注你。
19.拿腔捏调,没有从一开口就制止、训练。什么样的朗读速度叫流利?一分钟160字左右。朗读速度的训练很重要,拖调的班级成绩不会好。学生一开口,一拿腔捏调,就要训练。拖调的班级的调是从“师生问好”拖起的,训练“师生问好”,就是在训练朗读。
20.太重视有感情朗读。朗读有三个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感情是最高层次。最高层次必须建立在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上。朗读的基础是正确和流利,而不是有感情。只要做到正确、流利了,阅读理解就没什么问题。很多所谓的“有感情朗读”,不管什么课文都是一个调调,这就是拿腔捏调。拿腔捏调本质上是老师错误训练的果子。现在很多老师在大学里没有朗读训练,当了老师也没什么朗读课文,中学六年也没什么朗读。不客气地讲,很多老师的朗读能力还是自己当年的小学水平。贾志敏老师说,小学生要像说话那样读书。这是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正确、流利、自然,而不是有感情。你是什么感情就流露什么感情。故意流露的感情,不是真感情,而是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