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母亲怀里咿咿呀呀,这是学习;
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会解一道题,这是学习;
弟弟看到哥哥受惩罚而以后不再犯错,这也是学习。
学习发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发生在不同的场合,学习影响着我们发成长,也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轨迹。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学习的规律,希望能为你们所用。
一、学习是什么
心理学上的定义为:个体在一定情景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例:小学生在没有学过四则运算法则之前,不能正确解答加减乘除的复杂算术题,而学了之后,就能解答了,说明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例:手术前进行麻醉可能会使人的正常意识收到破坏,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改变是暂时的,所以不属于学习。
学习是由练习和经验引起的。例:小孩子学骑自行车,不仅有自己不断的练习,可能还有家长的经验传授。
二、学习的分类
1.根据复杂程度分:系列学习、概念学习、辨别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2.根据结果分:动作技能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学习课堂教学经验)、态度学习(爱好看小说)、认知策略学习、智慧技能学习。
3.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4.根据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5.根据学习内容分:认知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
三、学习理论--学习联结理论
学习联结理论分为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1.经典条件作用
①事物吃到嘴里,唾液分泌增加,这叫无条件反射,不需要学习。
②研究助手的脚步声和狗的唾液分泌增加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一种无关刺激。而当脚步声与事物同时、多次重复后,狗听到了脚步声,唾液开始增加,这时无条件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作用
①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
将饥饿的猫放入迷笼中,笼外有食物。猫进入迷笼,本能地做出很多反应。猫偶尔的触碰到迷笼的开关,把笼子打开,得到了食物。如果将猫再次放进笼中,猫的紊乱动作逐渐减少,最后猫一进入迷笼就能立即触动开关,获取食物。
这理论说明,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情景和特定的反应直接建立某种联结。
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另一类是自发的行为,是操作性反应。
三、学习理论--学习认知理论
1.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
在心理学流派中我们说过,格式塔流派强调意识是一个整体,反对将意识分为单个元素。
看图片,面对图一的情况,猩猩看到头顶有一串香蕉,但它够不到,试图不停的跳跃,但发现还是够不到。图二中猩猩发现地下有几个箱子,它开始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跳到箱子上,发现一个箱子不够,于是又叠了一个箱子,最终取到了香蕉。
顿悟学习也就是说在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重新组合,因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2.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托尔曼训练白鼠在迷津(迷津的同路中灌了水)里游泳,等白鼠学会游泳之后,将迷津里的水抽干,发现白鼠仍然能够顺利地跑到目的箱。托尔曼认为,白鼠学到的不是一系列动作,而是迷津本身的空间布局,即学会了迷津的地图。
他强调“刺激-反应”的“中介变量”,也强调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存在“潜伏学习”。
四、学习的规律
1.练习的作用
a表示练习次数与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b表示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的工作量是逐渐上升的;c表示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动作的错误量日益下降。
通过了解练习进程我们可以相应提高学习的效果:
①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和一万小时理论是最好的证明。不过练习的进步一般先快后慢,开始时充满新鲜感和干劲,也能够利用生活中已经学会的知识或技能来解决问题,后期,因为疲惫或者体力不支等问题,脑皮层的活跃度已经达到最高,必需要改变策略等方法进行调节,成绩才能进一步提高。
②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
练习成绩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如减肥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个平台期,无论如何体重也不会下降。许多英语学习者曾经会感觉到学习达到一定的层次以后,继续努力收效也不大。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要慌张,通过改组旧的认知或技能结构,并对新结构进行认真的训练,高原现象总能排除的。
③练习进程是不均匀的。
④练习中存在个别差异。
练习者的个性差异,对学习的准备程度和对练习的不同态度,都会影响练习的成绩。
2.练习的迁移
练习的迁移包括正负迁移和远近迁移。
正迁移:如学习英语的人比较容易学习法语,德语等。因为这些语言在词汇发音和语法结构中都有类似的结果。
负迁移:在打网球和羽毛球时,羽毛球强调手腕的动作,网球强调整个手臂的动作。共同的刺激情境和不同发反应要求,产生了负迁移。
近迁移:先学习从0开始,连续加2,那么以后学习连续加3就是近迁移。
远迁移:先学习从0开始,连续加2,而新的情境却要求在给定字母上,增加字母来组单词,这就是远迁移。
最后,我想说一下关于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
1.确定练习的目标
2.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散练习
记得我在记忆的文章中提过,分散记忆要比集中记忆的效果好,练习也是一样,跟吃饭类似“少食多餐”才是“健康”的。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及时反馈
既增加了知识的精确性,又改善了学习者对自己行为的知觉和评价,从而提高动作技能的水平。
5.注意影响练习成绩的心理因素
自信程度、报复水平、对联系成绩是否关心、是否在练习过程中有焦虑,都影响着练习的效率。
说了这么多,实践永远大于理论。希望你们可以了解学习的理论以及文中提到的注意点,等实践过后,我们再来探讨。
参考: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我是小冉,一个爱写字的姑娘。
毕业,心理学专业考研。
愿我们,相见不晚,欢如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