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无意中看到《以家人之名》这部电视剧,一追就停不下来。看着看着,觉得和之前很火的《隐秘的角落》有相似之处:都是说的被原生家庭影响的孩子的故事。当然,和《隐秘的角落》相比,《以家人之名》要正面阳光许多。虽然只看了前面几集,到我对贺子秋的寄人篱下感触颇深。
贺子秋的母亲离婚后,坚持生下贺子秋。然而单亲妈妈带孩子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贺子秋的母亲经人介绍相亲认识了李尖尖的父亲李海潮。她看中李海潮会对孩子好,就把贺子秋留下,顺便还“借”走了李海潮一笔钱。然后就自己去深圳了。
贺子秋很懂事,他以为那笔钱是“聘礼”,直接就认了李海潮为爸爸。最初李尖尖不喜欢贺子秋,认为他是来抢爸爸的,处处欺负他。他每次都好脾气地接受了,依然喊着爸爸,然后让着妹妹爱护妹妹。看得出贺子秋是真心想拥有一个安稳的家,真心喜欢这个家。
贺子秋中途回过外婆家。小小年纪在乡下什么活都干。李海潮带着孩子去看贺子秋时,发现小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背篼。他的外婆说:“农村孩子不就是下地干活吗?哪有吃闲饭的。”当问及孩子上学问题,他外婆说:“书随便念一念就好啦!我可没钱供他。”然后以为李海潮是来要账的,立马又添了一句:“贺梅欠你的钱,你自己去跟她要。”
想一想,如果贺子秋继续呆在这外婆里,结局会怎样?估计要么一辈子当老实农民,要么早早出去打工挣钱。至于什么美好童年就更别提了!
贺子秋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李海潮吧!同样是寄人篱下,贺子秋从来都是逆来顺受低眉顺眼。他争着干活,在饮食上又极力克制,生怕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生怕被大人再次抛弃!当邻居看到他帮李海潮擦桌子,就逗他说:“你可好好表现。你不听话,你爸就把你送走了。”本是一句玩笑话,他却瞬间红了眼。李海潮赶紧安慰他,并保证不会送走他,他才稍微镇静下来,乖巧又信任地点点头。
慢慢地,李海潮一视同仁的父爱和李尖尖天真活泼的友爱感化了他,他才慢慢有了安全感,并真正融入这个家庭,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小哥”。
这是结局最好的寄人篱下了吧!但是只要是寄人篱下,总免不了痛苦。这痛苦,要么来源于原生家庭,要么来源于寄居家庭。
现在的孩子可能很少寄人篱下,不懂其中滋味。而我这个过来人却是深有感触。所以看到贺子秋,就特别能体会他的心境。
我小的时候也是父母外出,而我寄居在外婆家。那会还小,并不能体会到什么,外公外婆待我是极好的。我也真像在自己家一样。但是外婆那里没有分家的舅娘就很生气了!为了我他们婆媳之间吵了很多次架。后来我六岁该上学了,还是扛不住压力把我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爷爷是疼爱我的,我依然是快乐的小孩。我真正体会到寄人篱下的滋味,是爷爷生病以后。
爷爷生病下不了床,要去住院。于是把我寄养在他以前经常打牌的茶馆。茶馆主人收了钱也就同意了。但是,我是住在地下室。吃饭时、洗漱时、吃零食时、玩耍时我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一旁,看他们一家人谈笑风生。偶尔女主人会招呼我一声,但是我知道我融不进去,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胆怯和多余,那滋味至今记忆犹新!
再后来我一次次地体会到寄人篱下的尴尬滋味。比如洗脸洗脚或者洗澡都只能排到最后,比如吃饭不敢去夹菜,比如头发很痒想洗头却不敢吭声,比如玩具我只能是主人家孩子玩了以后我帮忙收拾,比如出去购物或玩耍我只能是帮着拿东西的那一个。即便这样,我依然每天诚惶诚恐缩头缩尾,因为我依然像气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每个亲戚都不愿意接受我的长期寄居。我终于在这样的寄人篱下中,自卑胆怯地长大了。
现在再遇到那些亲戚,他们都诉说着当初待我好的林林总总,然后解释不带我的各种苦衷。他们问我是否还记得,我都笑着说一些他们对我好的例子,然后衷心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我心里并不恨任何人,因为我知道:能帮我的都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我除了感恩,实在也不能再有任何挑剔!因为我长大了,我也深深知道,当有人来我这里暂时的寄人篱下,带给我的诸多不便。这不是添个人添双筷子那么简单的事,而是一个家庭要面对的关于吃穿住行的种种矛盾。家庭成员越多,对于他人的寄人篱下越是为难。家庭的不和睦,外人是能感受到的,寄人篱下的那个人更是能敏感感受到,并因此自卑或自责。
不管怎么样,寄人篱下都不是一个褒义词。希望每个人都家庭幸福和睦,谁也不用寄人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