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的爸爸妈妈在她上小学时就离婚了。
爸爸是农村大学生,跟妈妈同在一家企业上班。爸爸家还有务农的父母和一个正在上学的弟弟。
爸爸妈妈结婚后,第二年添了丫丫;爸爸微薄的工资还是按时给老家每月寄钱,爸爸妈妈就一直为钱吵架。
妈妈那时是车间里的一朵花,人长的漂亮,追求的人多,可是姥爷姥姥就是看上这个农村来的大学生,说吃过苦,有文化。妈妈勉强嫁给了爸爸,结婚以后日子一直拮据,妈妈就天天埋怨姥姥,满车间的西安市人,非让她跟个农村来的?!
姥爷姥姥没少接济他们,平时买点好吃的,做点好吃的不是送过去就是叫回家一起吃饭;妈妈还是一直不痛快。
他们一个车间新提了一个主任助理,是妈妈的同学,两人本来关系就好;妈妈结婚后,没少跟同学吐嘈,没想到同学竟然愿意跟妈妈在一起。想着同学知根知底,又是单位新近培养的人才,妈妈心动了;回家跟父母说,姥爷坚决反对,说毕竟有丫丫了,不能这么折腾胡闹。
妈妈越想越气,当初就是因为对他们百依百顺才过的今天如此狼狈,这会又干涉她的选择;妈妈久积的怨气一下爆发。她要带着丫丫一起离开。
爸爸妈妈折腾了一年还是分开了。丫丫跟了妈妈。妈妈没多久跟同学结婚,添了一个妹妹,晶晶。
丫丫的爸爸一直没再找。
单位引进外资,改成股份企业,领导层调整;爸爸因为是年青人里学历最好的,被调到生产科做科长助理,年底正式升任科长;两年后,又升到副厂长,主管厂里生产。
单位的人事调整,学历放在第一位,妈妈结婚后,车间择优组合,丫丫的继父被调整下来。两个孩子的起居,妈妈已经忙碌的连说累的时间都没有了。
姥姥心疼妈妈,经常接丫丫过去陪姥爷姥姥一起吃饭。
日子过的飞快,事业顺利的爸爸,在丫丫上中学时成家了。
丫丫经历了家庭的变故,跟继父生活在一起,一直感觉寄人篱下;她喜欢回姥姥家。
丫丫是上高中时开始跑步的,院子里的人说她长得像爸爸,丫丫也不太熟悉爸爸;她想着要跑得瘦瘦的,结结实实,考上一所好大学。
丫丫学习很勤奋,从班里的十五名慢慢升到前十名,后来进入前五名;她获得了一种从小长大在家庭没有感受过的尊重与自信。
丫丫顺利考上了大学;那么多年,她也是第一次主动去见爸爸,爸爸已经是这个厂的高层领导了;爸爸给了她一笔学费,让丫丫自己买个笔记本电脑手机。
丫丫收下了,她知道这些东西,妈妈和继父的工资是不可能满足她的;而她上大学需要这些。
爸爸留给丫丫一个手机号,让丫丫好好读书,多跟他联系。
回家,丫丫趁继父没在,把钱给了妈妈;说明了爸爸的意思,妈妈一句话都没说,说开学就把钱给丫丫。
丫丫上大学很努力,她在大学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感觉;这里没有过去生活的一切不愉快,她只要好好学习,她知道未来,她还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快乐。
大学四年很快过去了,丫丫想到日本,找到爸爸;爸爸很快给了她答复,资助她出去。
丫丫回家告诉妈妈她的决定,妈妈正在为妹妹发愁;妹妹没有考上高中,家人托关系让她上了一家职高。没想到上个职高,竟然早恋;说男孩子不喜欢她,非闹着转学。继父坐在沙发上一直抽烟,丫丫突然间发现继父什么时候有白头发了;妹妹躲在丫丫她俩的卧室里也不开门,丫丫对妈妈说好久没看姥姥了,丫丫离开了家。
丫丫终于收到了日本一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先给爸爸打电话,又给姥姥妈妈打电话。
那年初秋,丫丫离开了家,到了日本;她跟同学一起联系周末打短工,她想自己挣生活费;因为她知道爸爸现在也有家庭,爸爸给她的已经很好了。
远离家乡,丫丫开始不再那么讨厌那个她曾经那么厌恶的家;仿佛那是很远很久以前的事情,就好像不是她自己的事情一样。
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还是一直说妹妹;妹妹纹身了,妹妹有男朋友了,妹妹介绍什么工作都没有干长的,妹妹学会喝酒了……
丫丫问妈妈,给你寄的食品好吃吗?妈妈说,妈妈牙已经不行了,好多东西咬不动了!
春节,丫丫用攒的钱买了机票回国探亲;看见妈妈还是吃不下好吃的,问妈妈:我给你寄的钱不是看牙吗?妈妈用手捂住她的嘴,你妹妹要买苹果手机,妈妈没舍得看牙……
丫丫看着里屋浓妆艳抹的妹妹正试穿她过年的新大衣,问妈妈:晶晶还是一直没上班吗?妈妈摇摇头,丫丫说:妈妈,我以后不会给你寄钱了,那钱也是我省吃俭用节省出来的;妹妹这么年轻,凭什么什么都不干呢?!
妈妈把她拉到一侧,丫丫,她是你妹妹呀,你们都是妈妈的孩子;丫丫想起那么多无数个周末,她从早忙到晚在快餐厅帮人洗碗,端盘子,冷冷地对妈妈说:妈妈,你老了,我管你,因为你毕竟生了我;但是,我不可能也养着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