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一位出生在奥地利的小男孩,他身材矮小,经常被自己的同伴嘲笑,他的母亲也更偏爱他的哥哥,但他的父亲却从不讽刺挖苦他,还经常鼓励他。他的数学成绩极差,但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最终成为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后来经过不断努力,这个人开始对自卑感到好奇,为什么同样是自卑的人,有人可以摆脱自卑,有人却深陷自卑,活在痛苦的中。后来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人类自卑的缘由,并且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进而为很多受自卑困扰的人找到摆脱自卑建立自信的答案。
而这个人就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我心理学之父,之后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为更多有自卑情结的人,提供了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从自卑中走出来,超越自己。他告诉人们,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练习,你也可以将自卑转化成为你不断进步的动力。
《自卑与超越》就是他的巅峰之作,这本书出版至今已有87年,作者通过12个方面阐述了自卑是如何影响我们,我们是如何克服自卑,让自卑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实现自我超越的。生活中的自卑情结无处不在,你是否也遇到过如下问题:
你遇到突发状况,都总感觉无能为力;
和伴侣在一起生活,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
和陌生人一起聊天,总是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而这些问题背后都是自卑情结在作祟,很多人都自卑,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是学生还是上班,是已婚还是未婚,都会自卑,只是有些人自卑的情结轻一点,有些很严重。书中有有很多新颖的甚至是颠覆传统认知的观念,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解读本书中个人认为亮点的部分:
自卑从来不是障碍,你的态度才是
无论他是傲慢还是自卑的人,他们都有找到自己优越感的途径,只是有些人用错了方法,误入歧途,只有找对了方法的人,才能走向最后的成功。
人类在面临自然环境的重重困难时,也经常会深感无力,也会陷入自卑,正式人类存在自卑,才会有改造环境的愿望,我们深知自己的弱小,所以才有科学,探究未来,团结一致,人类几千年不断对恶劣环境的改造,才有了今天文明的繁荣,我们正是通过不断努力来摆脱自卑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自卑的人时常感觉自己的渺小。
而有些人,则是通过破坏和毁灭的形式来消除自卑的。那些残暴的人,正是感觉到自己的弱小,他们才通过极端破坏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力量,那些对他人施暴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自信,只是这样的方式非但不会让他们获得自信,反而让他们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一位学生被老师打成智障,而题目做错,回答问题太慢,生活上很小的事情,都能构成老师打人的借口,而且不止一个学生,还有很多学生都被老师打过,轻则扇耳光,重则拳打脚踢。直到东窗事发,老师才知道害怕,但为时已晚。这位老师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掌控感,她不愿直面自己内心的自卑,将这种对自卑的无力感转化成对学生的身体暴力,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教师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之所以将教师作为职业目标,很可能就是想通过统治比他弱小的人而获得安全感和优越感,这正好符合他的心里习惯。”
这位教师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没有育人,甚至通过教师的特殊身份,肆意践踏学生和家长对的信任。
自卑从来不是你成功的障碍,是你自己将自卑看作障碍,继而用错误的方法摆脱自卑,最终没能自救,让自己掉入更黑暗的深渊。自卑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成就你,也能摧毁你,而结果取决于你看待自卑的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你是愿意通过和他们的合作化解你的自卑,还是通过破坏的方式消除你的自卑。
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进的
生活在集体中,我们都想实现个人价值,有人想当教师,有喜欢相当警察或法官,而很多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在同行里走的更远,那是因为他有着更高远的理想,而他始终以这个目标作为自己前进和努力的动力,最后才会有所作为,成为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关于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系,作者说道:“一个人会不断靠近他的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想方设法实现他的’生活意义’和他争取优越感的’终极目标’”。
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打破苹果手机垄断的神话,作为国内手机行业,无论是在研发上还是对几书人员的投资商,任正非从来都很舍得,他深知华为要走的更远,不仅只关注利润,他想的更长远,他希望中国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的人,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所以即使在面临苹果公司的恶意竞争时,还是愿意分享自己的成果给更多的人。
社会价值是你个人价值的最高意义。
很多人觉得要想实现个人理想,就没法顾及社会理想,而作者告诉我们,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并不冲突,也不矛盾,甚至自我实现最终的目标都是社会目标。
有人偏激的以为,我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觉得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社会理想,或者觉得实现社会理想是高高在上,事不关己的。而一个人的社会理想最终是服务于人的,是为了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生活,那他的个人理想就不会偏离正轨,更不会误入歧途。
你从来不是一座孤岛,也不能是一座孤岛
人们总喜欢说自己是一座孤岛,而要不要成为一座孤岛,从来都是一种个人选择。那些说自己是孤岛的人,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其实社会带给人们的疏离感,你我都有,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活成孤岛的理由。关于这个问题,书中是这样说的:“如果单独的个体想要获得幸福,同时也能够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就必须和其他人发生必要的关联。”
曾经很多人以为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避免和别人发生联系,就不会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更不会受到伤害,而作者用事实证明,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你就必须懂得与人合作,自我价值感是要建立在与人合作的基础上的,你为他人创造的价值,才是你真正的价值所在,才是你持续不断的获得自信的来源。而作者认为“人类的活动是建立在与他们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采取孤立的姿态来为人处世,必定会走向毁灭。”
蜷缩在自己的世界并不能让你幸福。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过“人终究是要活在关系里的”。将自己置于不与他人真空的绝对理想状态中,是不会快乐,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你会如同一潭死水,直到干涸。
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并不能让你摆脱自卑,摆脱自卑最好的方法是与人合作,持续的良性的与他人互动。你才会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
结尾
《自卑与超越》书中有许多新颖的观点举不胜举,让你重新审视自卑这回事,阅读中很多地方都能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结合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事情,你会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卑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超越自卑,成为更好的自己。
禁止转载,感谢。 我是@伊辉妈,欢迎关注我。